历史

关于山东的历史:卧冰求鲤故事!

  沂河流经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时,其右侧有一条小河汇入。这条河比较有名,名为孝河,又称孝感河。河岸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山村,名为孝友村。孝河、孝友村之所以出名,缘于一个“孝”字,源于发生于此的一个事母至孝的感人故事—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位居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首,其主人公为王祥。王祥(184—268年),字休征,山东琅琊人,历汉、魏、晋三代,官至三公,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第一代成员。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第一豪门望族,被誉为“簪缨世家”。这一家族自汉代登上历史舞台,至两晋之际逐渐达于兴盛,历东晋南朝,经十数代人,不仅子弟众多,而且才俊辈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绝,“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然而,其流风余韵却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琅琊王氏家族成员有三个引人注目的优点。第一,英俊潇洒。魏晋时期,琅琊王氏是最著名的美男家族,个个风流倜傥,“触目见琳琅珠玉”(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泰山(丈人)俱乐部的VIP会员均以纳王氏男子为“东床快婿”为傲。第二,才华横溢。王氏家族成员不仅以其美貌名满天下,更因其光彩四溢的才华著称于世。其中,最为才华横溢的两位当属在书法界享有“书圣”“圣”之誉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第三,孝闻天下。王氏家族成员自小就会接受《孝经》的启蒙教育,对其父母百般孝顺,对其兄弟姐妹敬爱有加,而开创这一优良传统的正是家族中的第一位豪贵

  王祥出生在一个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小山村。然而,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亲生母亲。不久之后,这个从小就缺少母爱的苦命的孩子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个母亲朱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继母的典范,朱氏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她作为后妈的职责。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偏心眼。厌恶非己出的王祥,只偏爱己出的王览。第二,嚼舌根。无论是在枕边还是在床下,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老公搬口弄舌、挑拨是非。久而久之,小王祥失爱于父。第三,找活儿干。不是给自己找活儿干,而是穷尽一切办法给小王祥找活儿干,诸如上山砍柴、烧火做饭、上坡放牛、打扫畜圈等,不一而足。

  尽管身体有些弱不禁风,然而性格坚毅的小王祥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继母大人交代的各项任务。不过,他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继母嚼来嚼去的舌根、无休无止的打骂和父亲愈来愈冷的眼神。但是,生性至孝的小王祥却无怨无悔,他仍然默默地尽心尽力地孝敬自己的生父继母。比如,为了照顾生病的父母,他睡觉时衣不解带,喂药时亲尝汤药。在小王祥看来,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不需要讲究任何回报的。退一步讲,父母之所以不喜欢自己,只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想赢得父母的疼爱,一定要表现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令人怜爱的小王祥的生活哲学。遗憾的是,他的这套生活哲学在朱氏身上却很难奏效。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朱氏却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为了保养皮肤,朱氏一直有一个癖好爱吃新鲜的鲤鱼。正好村前有条小河,河里鲤鱼众多。平时天气好的时候,从河里抓鱼也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到了严冬,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抓鱼可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朱氏可不管这一套,吃鲤鱼那可是风雨无阻。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天里,朱氏的鲤鱼瘾又犯了,嚷嚷着要喝鲜鱼汤,老公执拗不过,却也一筹莫展,只好将无助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大儿子。

  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小王祥穿着单薄的衣服,走进冰天雪地直走到小河边,四周白雪茫茫,空无一人。瑟瑟发抖的王祥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搬起一块石头,欲砸冰取鱼,可是砸开这么厚的冰对于这个几岁的小孩来说难比登天。小王祥放弃了砸冰,将有些刺痛的小手放在了有丝丝暖意的怀里,一个令人发颤的主意涌上心头。寒风刮得更烈,大雪下得更紧。只见小王祥脱光身上的衣服,走向小河中央,慢慢地趴在冰冷的冰层之上,好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人间至孝不过如此,足以感动上苍。

  只见“冰忽自解,双鲤跃出。”卧冰求鲤的王祥感动了上天,感动了四里乡亲,却没能感动心肠比铁石还硬的继母。朱氏非但没有一丝感动,却绞尽脑汁,变本加厉地折磨王祥,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门前的李子树果实快熟了,生怕被鸟吃了,她令王祥守在树旁,“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有时朱氏想换换口味,“又思黄雀炙”,命王祥捉黄雀,“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幞。”后来,王祥长大娶媳妇了,朱氏更是“爱屋及乌”,将儿媳妇一起收拾。再后来,王祥渐渐小有名气,朱氏却因忌生恨,竟然想出了一个阴狠的计划—鸩杀王祥。这时,一直陪伴在兄长身旁的王览终于忍无可忍,上演了一幕“护兄争鸩”的动人故事。

  王览(206—278年),字玄通,历汉、魏、晋三代,官至光禄大夫(大夫为皇帝近臣,其中光禄大夫最显要,历代为从一品大员,为掌议论之官),也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第一代成员。虽然生母朱氏品行恶劣,但王览却没有遗传母亲的这一显性基因;虽然生母对其溺爱有加,但王览却没有沉浸在母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自打懂事的那刻起,他就勇敢地与兄长王祥站在同一阵线上,兄友弟恭,相依相偎母亲让哥哥干活,他跟哥哥一起干;哥哥被母亲打了,他跟哥哥一起抱头痛哭;嫂子受婆婆虐待了,他叫自己的媳妇一起受罚。

  惊闻母亲欲起杀心,准备用毒酒毒死哥哥的消息时,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争而饮之。要毒死我哥哥,你先把亲生儿子毒死吧。这便是被纳入二十四悌故事之列的“王览争鸩”。“自后朱赐祥馔,览辄先尝。”(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祥传》)就这样,王览与母亲进行了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将王祥折磨了大半辈子,朱氏觉得心满意足了,也觉得有些身心疲惫。在对自己的丰功伟绩进行详细总结、认真对比和深刻反思之后,朱氏决定洗心革面,发誓要向儿子们看齐,要向儿媳们学习争取做一名慈祥善良的合格母亲。问世间情为何物,笃孝至悌应如是。

  为了纪念至孝至悌的王祥、王览兄弟,人们将他们所住的村子命名为孝友村,村内建立孝友祠,将村前的那条小河命名为孝河。夏天,孝河里盛产莲藕,清脆爽口,味道鲜美。此处莲藕与众不同,有十个孔眼,较他处莲藕多出一孔。这多出来的一孔,便是“孝心”,传为王祥的孝心所化。冬天,孝河上结满了一层厚厚的冰,只有一块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却未结冰,是为“孝河凝冰”,为“琅琊八景”之一,传说这未结冰之处正是王祥卧冰求鲤时留下的灵迹。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