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所说的不一定是个梦
庄子名周字子休
他是老子的思想和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着,在中国传统当中历来把他们称为老庄,就像孔孟一样,这样一个称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受儒释道
三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庄子他的一生,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或者他的主要的处世很明确的有这样一个特点淡薄名利修身养性清净无为
顺应自然,庄子和他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里《庄子》,一共分内外杂三篇,其中集中表现庄子思想的主要是三篇《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庄子写文章的方式和先秦诸子都不一样,他有一种独特的庄周的风格,大量使用寓言,所谓寓言就是你一眼看过去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的事情,或者他讲述人但是不通过人诉说,他会通过某种动物来讲,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这就决定了庄子的思想像水一般的流淌,很难被别人断章取义,断章取义别人的话很容易,但是孔子的话随便改动一个逗号句号意思就不一样了,庄子的话一个寓言也是不好改动的,改动故事不完整了。所以庄子的思想不惧怕后人的肢解,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庄子的观点不容易被历史所淹没,都是非常有趣的寓言,都是一则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屡读屡新,庄子里面做重要的一个故事也是他接触到我们人生最根本的问题的故事是庄周梦蝶,
说有一次庄子做了一个梦,梦里面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在梦里飞舞,但是在这个梦里他很清楚的知道这只蝴蝶所有的思想方式和蝴蝶在做的事情就是他要做的事情,他一觉醒来自己还是庄子,不是蝴蝶。所有他就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涉及到人生做根本的问题,到底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结论就是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已经被后来无数的学者中国的一些顶尖的脑袋诠释了上千年,但是恐怕还未必能完全讲得清楚,实际上这个故事讲得不一定是梦,庄子只不过借梦和觉来比喻死和生。庄子对人生的处境有深刻的体会,生死就是庄子对人生体会中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庄子很达观追求自由,而达观实际上正是对某种无可奈何的处境的态度,或者说一种处理方式,抛开无可奈何这个前提而言也就无所谓达不达观了,生死正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无可奈何的处境,生无法选择,死也无法逃避的,庄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生和死的确是有分别的,
就像蝴蝶和庄子,梦和醒终究是有区别的,
“此之谓物化”就是顺应变化。死既然是不可知的便无需恐惧它,庄子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很难讲清楚的每个人心间存在着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庄子》这部书有无穷魅力最根本的原因。
庄子崇尚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人和大自然是互为一体的不能切分开来这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学说和精神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不要对自然采取的一味地征服,一味的开发,一味的掠夺,如果这么做的话自然必将报复人类。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不受限制,而绝对不要太在意俗世的名利,名利会成为一种枷锁,把你牢牢的绑住,人在追名逐利的途中无形当中给自己绑上一道一道绳索失去了自由,何况未必得到名利。这种本是自然的人性论和伦理观为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中国知识分子一般都是按着儒家文化的传统培育养育成长起来的,如果完全只有儒家学说这一套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那会是什么样子,庄子提供的另外一种选择。退而独善其身,所以庄子的思想和儒家的学问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成为了一种互补的形态,也就使得文化传统呈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庄子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