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运动是怎么进行的,主要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
陈元方(1915~1993)陕西乾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这首《延安整风》以简练平实的语言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在思想领域曲折前进的历程。在抗日战争那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以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应对来自日本侵略者、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了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政治改革、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大生产运动由于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加上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动员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1942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生产运动。
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和群众响应号召,首先开展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动手,种菜纺纱。即,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359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于1940年底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实行屯田政策,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被誉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许多部队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
根据地的政治改革为了建立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在政权问题上,中共中央要求各根据地贯彻实行“三三制”建政的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1/3。据此原则,各抗日根据地通过各种民主方式建立并健全了各级政权机构,成为中国最进步、最坚强、拥有最广泛社会基础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三三制”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方针在政权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一政策从政治上调动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人民的团结,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为敌后抗战度过极端艰苦的阶段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到1941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为减轻人民负担、坚持长期抗战,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精兵简政,并先后进行3次精简,取得很大成效。随后,各根据地普遍实行了精兵简政。精兵简政政策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物质困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部队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战斗力有所提高,并使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得到加强,从而更加适合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
整风运动党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高级干部整风学习阶段,第二阶段为全党整风阶段,第三阶段为总结历史经验阶段。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整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整风的方法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延安整风在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