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梁武帝萧衍曾三次出家做和尚,其中发生了什么?

  梁武帝萧衍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从他即位开始到他去世一共当了48年的皇帝。他即位之处是个颇有建树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皇帝之一。但是在他后来晚年的日子里他却变得怠于政事,一心沉迷在佛教之中。虽然佛教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代的很多皇帝也都崇信。但是这个梁武帝对佛教沉迷到什么程度呢?他曾三次出家做和尚。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他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呢?

  萧衍能成大事,既出于他的非同寻常的雄才大略,也归功于僧侣势力的舆论支持。萧衍即位后,于公于私,都要扩大佛教声势,将佛教地位抬到一个新高度。所以,把君权和佛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行政教合一,在佛教上大做文章,是萧衍政治的一大显着特色。萧衍频频往寺庙里跑,一再出家舍身,一再扶持寺院经济,一再利用权力将佛教定为国教,应该是为了争取佛教界支持所做出的一种含有政治意义的努力,目的是获得僧侣势力的信服与支持,以巩固南梁统治。

  萧衍一次次地往寺庙里跑,一次次地舍身为寺奴,一次次地赖在寺庙里不走,绝非单纯地为了讲经诵佛,也绝非真心实意地位众僧执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玩弄统治权术,借以检验皇子王侯、文武百官对自己是否忠诚,看看臣属们是不是有诚意赎回他这位快要过时的皇帝,是不是真心希望让他回宫执政。萧衍突出个人,唯我独尊,制造对佛教的宗教迷信,正是要为臣属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通过这种厚脸皮的政治表演,萧衍意在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信仰、提倡佛教已成为萧衍时代上层社会的传统习惯,而萧衍也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皇帝菩萨”,其性格也变得内倾、封闭、保守、刚愎起来。朝中大臣知道他这一特点后,争相奉承,莫敢正言,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真话。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

  有人说他一心向佛,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人说他看破红尘,不再留恋皇帝宝座;还有人说他敛财有方,通过赎身捞取好处。其实,这三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萧衍如果真心皈依佛门,他完全可以退位出家,没必要来回折腾;如果他真要敛财,堂堂皇帝根本用不着耍这点心眼。笔者认为,萧衍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原因。

  当然历史上关于梁武帝热衷于佛教的原因更多的人说他是为了笼络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就算是这样梁武帝也用不着出家、交赎金吧。那么他出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我们现在也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