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周平王只是迁都而已,周王朝为什么就开始走向没落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平王东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平王东迁,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历史上周朝时期,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西周时期都城在西边,东周时期都城在东边,所以才有这样的划分。不过从历史上来看,西周时期,周朝还是比较繁荣的,但是平王东迁之后,就走上了没落的道路,各个诸侯国崛起,影响到了周天子的威信。但是为什么只是迁都而已,周王朝就走上了没落的路呢?

  东周地理位置,辖地600里,一落千丈

  西周时期,打西边的陕西宝鸡凤翔县,到东边的河南郑州,以及渭、泾、河、洛地区,数千里之地,都是西周王城的地盘。而且西周初期为统治天下,分封近百个诸侯国,姬姓之国就占了一大半,所以实际掌控的区域非常之广。

  到了东周周平王的时候,别说掌控诸侯国了,就连老祖宗留下的宗周之地都丢了,东迁洛阳的能力都没有了,全靠秦国、晋国、郑国等国家合力勤王才完成东迁。

  东迁之后,东周的地盘实际上就只有河南洛阳周边的弹丸之地。东边的荥阳(河南郑州)是郑国的地盘,旁边一堆小国;西边的三门峡(河南省西部)一带,后来是晋国的地盘,潼关(陕西渭南市)一带,后来都是秦国的地盘;北边的沁水(山西晋城)一带,也是晋国的地盘;南边汝州(河南平顶山)一带,是霍国地盘,再后来就是楚国的地盘了。

  也就是说,东周的辖地也就只有洛阳周边地区,方圆最多600里地。这在诸侯国当中,也只能算一个小国,况且身处诸侯国之间,四周外围都是占地数千里的超级诸侯国,想咸鱼翻身都没可能。

  周平王弑父上位,东迁洛阳,建立东周

  西周末期,政局动荡,内部矛盾重重。末任君王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公元前775年左右,为讨褒姒欢心,周幽王就废掉原配王后申后、原太子宜臼,立了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这下麻烦就大了,申后、宜臼母子俩可不像褒姒般毫无娘家背景,申后的老爸是申国国君。申国于公元前823年,就被封于今天的河南南阳市附近,大小也有点势力。太子宜臼被废后,就逃回申国找外公庇护。申候一看周幽王这德性就火冒三丈,这女婿自己天天花天酒地、烽火戏诸侯也就算了,现在废掉自己的女儿、外孙的王后、太子之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申候就联络同盟去攻打周幽王,东边联系了今天的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附近的鄫国;西边联系了活动在陕甘周边的野蛮犬戎,也就是后来跟秦国打的不可开交的犬戎族。可怜周幽王,平常不理朝政直属辖地没什么实力,自己偏偏又作死烽火戏诸侯,诸侯也都不搭理他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并占领了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掳走了褒姒,西周正式灭亡。随后,申候、鄫候等人就拥立宜臼为周平王。都城镐京(西安市与咸阳市之间)已经天天被犬戎骚扰,周王室无力抵抗,那就东迁洛邑(河南洛阳),于是东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这也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春秋时代也拉开了序幕。

  虽然周幽王荒淫无道,但周平王仍然摆脱不了一个恶名,那就是弑父上位。在讲究贵族礼仪的东周时期,弑父上位的恶名对周平王后续的政治生涯影响是很大的。

  东周2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20年

  正史上只记载有周平王,并没有记载周携王。但根据《清华简系年》对周携王却有明确记载,《清华简系年》记载的都是秦朝以前的历史竹简,应该在秦朝以前就被埋入地下,只到西晋时期才被发现,后流散境外,只到2008年被清华校友在境外拍卖所得后,才捐赠于清华大学收藏。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后,宜臼被拥立诸侯拥立为周平王。而周幽王还有一个弟弟叫余臣,周幽王的宠臣虢石父等人便在携地拥立了余臣为周携王。2王并立一直到公元前750年,足足有20年。

  按照嫡长子的继承制度,周平王继位没毛病。但毕竟周平王与外公申候联合犬戎攻打镐京,杀死周幽王,多少也有弑君父上位的嫌疑,所以兄终弟及,周携王继位也没啥大毛病。

  很明显,周平王年龄继位时年龄应该不大,估计最多也就十几岁,而周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肯定是成年人。西周末期时,诸侯都蠢蠢欲动,现在西周灭亡了,怀有异心的大多数诸侯更乐意推举哪位做君王?脚指头都想得到。

  虢石父等人为什么拥立周携王?

  要知道,虢石父是周幽王宠信的上卿,这哥们贪得无厌又好溜须拍马,据说烽火戏诸侯就是他怂恿周幽王干的,褒姒开怀大笑后周幽王还赏赐他了千金。当初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除甚至迫害申后以及太子宜臼时,显然虢石父是站在周幽王以及褒姒这一边的,甚至很有可能参与了迫害申后以及太子宜臼的具体行动当中。得罪了周平王宜臼,如果再在周平王手下办事,会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虢石父等人另外拥立余臣为周携王,居于镐京一带,与居于洛阳的周平王割据对立。当然,这一对周王都没什么大实力。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出兵杀死了周携王,东周王室内部才算统一,结束了近20年2王并立的尴尬局面。

  尊王攘夷,各谋己利。东周初立,就成为傀儡政权

  其实从东周王室2王并立的局面,持续20年就能看出,没有那个诸侯是真正关心东周政权的,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春秋时期,贵族礼仪还是多少要讲究点的,虽然东周王室没什么实权了,但名号、师出有名等等自己说了其他诸侯不信服啊,找个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做做这种面子工程还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从周平王开始,各个势力稍微大点的诸侯,都表面上象征性的扶持一下周王室,讨个名号什么的,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看谁不爽就借周天子名义打谁。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周平王继位东迁时,秦国、晋国、郑国合力勤王,立了大功。于是就封秦国为诸侯,秦国这才有了正儿八经的名号。周平王又把犬戎攻占了的岐山以西(陕西凤翔县)都封给了秦国,并告诉秦国,犬戎野蛮攻占了我周朝不少土地,你要是能夺回来都归你。这也直接刺激了后来秦国的崛起。

  周平王赏赐晋国晋文侯一堆东西,据说赏赐力度在周王朝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当然晋文侯也帮助周平王杀死了周携王,这也是很大的功劳。所以周平王甚至把晋文侯比作西周初期的周公,晋文侯也因此获得辅佐周天子的名号,掌握了代王征伐的权力,晋文侯趁机开疆拓土,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如果不是后来三家分晋,晋国也是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而郑武公、郑庄公这父子俩先后都成为周平王仰仗的卿士,也就是三公六卿的职位。郑国位于河郑州一带,跟东周是邻居,辖区比东周大不了多少,地理位置也不好,处于一堆诸侯国之间。郑庄公时期,他发现这年头讲什么贵族礼仪没用,关键得自己有实力才行,所以也是借着周王室卿士的职位,一门心思发展自己的势力。

  周平王一看东边的邻居郑国实力慢慢强大,就担心出什么岔子,干脆就撤掉郑庄公卿士的职位,换虢公上位。这时的郑庄公翅膀早都硬了,跑到洛阳去找周平王评理施压,最终周平王竟然跟郑庄公赔礼道歉,还派王子姬狐到郑国做人质。这让周平王颜面扫地。后来,郑庄公在一系列运作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让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春秋三小霸之首。

  东周王室自建立起,就已经有名无实,沦为傀儡政权了,处处得看其他势力强大的诸侯的脸色。而周平王,作为东周的第一任国君,在位51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结束了傀儡的一生。

  然而,这对于有500余年历史的东周王室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