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曾有崛起的机会,三次中兴都离奇夭折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自唐玄宗之后,陷入藩镇割据的大唐帝国从此陷入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到唐朝被灭国中间还有145年时间,在这145年中,唐朝本来有3次机会崛起,但是都离奇夭折,实在太可惜。
TOP、1唐宪宗李纯——元和中兴
唐宪宗李纯,唐朝中期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早年被封为广陵郡王。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
李纯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恢复唐朝的统一。他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江南李琦的叛变,整顿了江淮财赋,招降了河北强大的藩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用了名将李愬,全力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使其他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
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中,李纯又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大大增长。有的大臣劝说李纯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宪宗晚年遇到了太子的问题,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不论后宫还是朝堂,都形成了极强的势力,她的儿子李恒不即位是不行的,但宪宗不想被牵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没想到离奇暴死,死后郭妃集团主导了一切,李恒登基。据说是郭氏家族指使后宫宦官集团操作的。
不过唐宪宗晚年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和唐玄宗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先明后暗你,不仅骄得自满,宠信奸臣。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服用仙丹而亡。
TOP、2唐武宗李炎——会昌中兴
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异母弟。初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
唐朝从中期开始,就有国力日衰的迹象。或许一个朝代维持了太久,让这些皇子皇孙们生活得过于优越,所以皇帝的能力也是每况愈下,是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武宗这里,能做到网罗贤能之士,革除弊习,打击宦官、外挡边患、内平藩镇的皇帝还真不在多数。虽然武宗并不是个能干的人,但他敢于纳谏,听取能人的意见,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唐武宗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唐武宗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
但当时地方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镇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第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复兴佛教。
唐武宗之所以为武宗,和军事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打击藩镇还是击败回鹘,而且还谋划西域重现大唐荣光都有着显著的成绩,晚年时期南诏、契丹、室韦、渤海、牂牁、昆明等国遣使入朝;但是唐武宗灭佛的同时崇信道教,后因想要长生不老,误食仙丹而亡。
TOP、3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
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嗯,好吧,这位唐宣宗也因为想要长生不老,后来也是服用仙丹离奇而亡。
以上三位能够让大唐帝国崛起的有为之君,结果都因求长生误食仙丹而亡,纵观唐朝历史,很多皇帝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亡;不过唐朝中后期政权由藩镇和宦官所把持,具体究竟是被害死后宣称是误食仙丹而亡,还是真是如此,不得而知,唐朝,最终还是没能迈过三百年大关卡,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