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解读玄奘和唐僧有什么关系

  说起唐玄奘,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伟大文学巨著,这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孙悟空等人保护师父唐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共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有阅读过这部小说,而真正了解到唐僧师徒四人之间的故事,就要从86年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说起。该剧是根据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剧中唐僧是如来的徒弟转世,出家之后一心求佛,为求大道,踏上了去往西天求经的道路。一路上遭遇艰难险阻,重重困难,幸好收服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保他西行,最终度过八十一难,求得真经,得成大道,回到大唐。

  我们所说的玄奘即是剧中唐僧的人物原型。玄奘在大唐是真实存在的,此人出家前名叫陈祎,因从小受佛法熏陶故而出家,机缘巧合下得知印度乃有真经高僧,便不顾艰难险阻踏上了去西域求佛的道路。历经艰辛之后终于取得真经,习得佛法,带回了大量的佛舍利、经书以及佛像。玄奘的存在和取经经历是由史实记载的真实的故事,所以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以及话本、喜剧的基础之上,整合了故事情节,再加以创造,完成了这部巨大的长篇小说,所以电视剧中的情节也都和玄奘历经千难万险取得西经的故事很像,只不过剧中的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只不过真实的玄奘是在会大唐的途中才收的三个徒弟,而剧情中是在取西经开始便收了三个徒弟。

  所以,唐僧正是根据真实存在的玄奘这一人物原型所刻画出来的,唐僧就是现实人物玄奘在小说和剧中的映射,鲜活地再现了玄奘这位高僧的生平事迹。

  玄奘名言有哪些

  玄奘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便跟着已经出家的兄长诵习佛经,熟识佛家经典。他一生专心于研究佛法,颂扬佛家典籍,翻译了无数佛家经书,成了唐代有名的高僧和翻译家。

  公元614年,玄奘刚12岁。那年正值隋炀帝选拔人才出家为僧,在考试那天,主考官郑善果看到了年纪尚小还未出家的玄奘,便上前问他为何想要出家。玄奘说出了久存心底的话:“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先前就很欣赏其容貌,此语一出,更让他钦佩其豪言壮语。而玄奘也是凭此被破例准许参加考试,最终也被破格录取。

  玄奘从印度僧人口中得知纳兰陀寺戒贤极深的的佛学造诣,所以他决心去印度向这位高僧求法。公元627年,玄奘好几次向唐太宗申请通关文牒以便于西行,但都被拒绝,虽然如此,他还是下了决心:“宁可西去而死,绝不东回而生”。在他27岁时,终于有了机会,让他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从此便开始了他十多年的西行游历求法的生涯。

  玄奘一生钻研佛法,也从中悟出了很多佛家道理,比如“万法唯识”论,他认为所有的外在世界都是由人们内心的意识而幻化出的影像,在实质上都是虚假的,不存在的。玄奘翻译的佛法经典中还有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告诉我们,色即是世间万象,而空就是不实际,即是佛祖要我们放下对世间万象的执念,无欲无求,万象皆空,方能成佛。

  玄奘袈裟是什么样的

  在《西游记》中,唐玄奘作为一个正直的出家人,身边是没有什么财物的;但有几件宝贝惹得许多妖怪争抢,那就是出发前观音菩萨送他的禅杖、紫金钵盂以及锦斓袈裟。那么玄奘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

  据说玄奘这个袈裟真真时间价值连城的宝贝,这袈裟穿着轻盈如沙,但可以避免大鹏吞噬这样的大灾难,穿着它修行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打坐的时候,会有万佛朝见礼拜的景象,一举一动都有七佛护身。玄奘这个袈裟是并蚕丝抽丝花费很大功夫才造成的,造袈裟的巧匠以翻腾为线,让仙女织成的。上面一团团锦绣簇花,香气袭人,穿上它满身红色云雾围绕,脱下时就像一片彩云在飞翔。在袈裟四个角上各镶嵌了一颗夜明珠,袈裟最顶端是一颗珍贵的祖母绿宝石,这样的袈裟自然是非常珍贵的,加上它是佛祖赐给的,自然不同寻常了,所以才会有观音院主和黑熊怪等众人的抢夺。

  玄奘穿着这件袈裟,平时豺狼虎豹自然是不敢靠近,就连一些法力不高的妖怪也是不能近身的。所以说“玄奘一穷二白,但他也富得流油”这种民间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玄奘虽然是个僧人,吃饭都是问别人化来的,但他却有着锦斓袈裟这样价值连城的宝贝,自然也算是很富有了。

  玄奘袈裟历来都被人们视为珍宝,就连现代有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就叫做《玄奘袈裟》,这部剧说的就是玄奘的锦斓袈裟出现在敦煌莫高窟,引的许多人抢夺的故事。

  大唐玄奘生平简介

  说起《西游记》,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吴承恩所著的一部汉族长篇神魔小说。剧中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一路斩妖除魔、克服困难,保护他们的师父唐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剧中唐僧的人物原型就是我们所说的唐玄奘。

  唐玄奘,原名陈祎,乳名叫江流儿,出家后法名玄奘,唐朝高僧,他精通于经、律、论三藏,故世称唐三藏。玄奘于公元602年出生于河南偃师县,父亲是县官,母亲也是官家之女,但他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困顿,便跟随兄长诵习经典,学习佛教典籍。公元614年,隋炀帝要通过考试选择27个人出家为僧,当时的大理寺卿郑善果看到陈祎长相俊美,而且从言语间看到他的浩壮志气,便让他破例参加考试,并破格录取,从此陈祎出家为僧。

  玄奘从印度僧人口中了解到天竺藏有万卷真经,便决心西行求法,但因各种原因被阻拦,直到他27岁(公元629年)时,他终于踏上了西行之路。

  玄奘一路西行,千辛万苦,历经十万余里,终于到达天竺纳兰陀寺。在这里,玄奘用了五年时间学习听讼儒家佛学经典。之后,玄奘返抵大唐长安,开始讲译佛经。在回长安的途中,他收了一个西域神童为徒弟,此子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之后又收取了第二个徒弟,出自将门的窥基;最后收了三徒弟圆测大师。

  唐玄奘一生致力于研究佛家经典,不但将梵文经书译成汉语,还将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他被印度学者评为“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玄奘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但就他自身而言却是有诸多缺点的,他没有什么大的本领,为人迂腐,人妖不分,多次害的孙悟空受了冤枉罪。那么作为唐僧原型的唐代大师玄奘是否也是他这样呢?关于玄奘又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玄奘的故事吧。

  故事是发生在玄奘离开都城长安去往西域的途中,他来到了一个荒漠雪山中,遇到一个本领高强的猎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磐陀。他得知玄奘是有名高僧,要不远万里去印度求取真经的时候,心里对玄奘的敬佩油然而生,便要求做玄奘的徒弟和他一起去印度。玄奘当然也就收下了他。经过半个月下来,石磐陀知道了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便起了歹心,想要杀死玄奘自己逃跑。终于,机会来了,有一次玄奘正在打坐,石磐陀就拔出腰刀向玄奘走去。当然玄奘知道他想要杀自己,他想,如果揭穿石磐陀并斥责他或者是求饶,只能死路一条。于是玄奘依然静静闭目打坐,什么也没说。石磐陀看到这一幕便不敢动手了,等到他把刀收回去了之后,玄奘说道:你还是回家去吧,我没有你这样的徒弟。石磐陀此时愧疚不已,泱泱离去。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玄奘并不是《西游记》中唐僧那样迂腐不堪,而是很有智慧的,他不但信念坚定,而且临危不乱。当然这个故事也和《西游记》中孙悟空想要杀唐僧的那一段情节很相似,我们也似乎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悟空想要杀师的故事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大唐玄奘怎么死的

  高僧玄奘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典籍无数,成为中国佛教历史上有名的翻译家,他的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记》为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交通、经济交流等奉献了宝贵的资料。

  玄奘西行求经回到大唐之后,一直致力于翻译佛家典籍,开坛讲法,普度众生。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求法、译经、弘扬佛法的事业中,成为了一代高僧,也成了我国佛学界的第一人。

  玄奘自公元645年从西域归来之后边一志在翻译佛家经典。公元659年,玄奘为了翻译《大般若经》,便搬离了长安,来到了玉华寺,这部经书近乎耗尽了玄奘的所有精力。公元664年正月的一个晚上,玄奘在屋后跨越水渠之时,不小心跌倒,从此玄奘躺下便再没有起来。玄奘告诉他的弟子和其他僧人,“虚幻形体无法长存,我在65岁时必定会死,谁有问题可速来相问。”他还嘱托寺中僧人在他死后,将他的尸体安葬在僻静之处。玄奘听僧人们翻译的佛经名称,很是欣慰,然后召集全寺门人前来相见,并在大殿的香木上挂上菩提的像,向它拜礼,还写给皇帝一份表奏。到了二月初四,玄奘支头侧卧,岿然不动。到了初五半夜,他的弟子问他和尚是否一定能生弥勒天,玄奘说一定能,之后他便断了气,圆寂归天了。

  玄奘圆寂两个月之后,他的尸体神色也一如往常。4月14日,在长安举行玄奘的葬礼,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唐皇帝按照玄奘生前的嘱托把他葬在了白鹿原上。后来又下旨将他改葬到攀川,此时他的尸体仍旧形色如常,让众人都为之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