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竟也有小朝廷:揭秘后希特勒帝国的内幕
导读: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曾经骄横一时的第三帝国宣告灭亡。然而,一小撮纳粹残余却依然满怀激情和梦想,在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滨小城组建了新的“帝国政府”。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披露了这个仅仅维持3周,却上演了德国近代史上荒唐一幕的“后希特勒帝国”的内幕。
希特勒留下遗愿
1945年的4月30日下午6时许,第三帝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收到党秘书长马丁·鲍曼从柏林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中称,“伟大的元首”已经任命他为接班人。邓尼茨在回电中激动地将即将失败的战争称为“德意志人民历史性的抗争”,并承诺要把“元首”救出柏林。直到第二天一早,邓尼茨才得知,“伟大的元首”已死去多时,而他也立刻成了“大德意志帝国”的新“元首”。其实,希特勒在遗嘱中已安排好新内阁人选:总理由宣传部长戈培尔担任,马丁·鲍曼出任党主席。可惜,希特勒的遗愿没能实现,因为这两人随后也自杀身亡(鲍曼究竟是死在柏林还是逃到了南美洲,是20世纪的一大悬案编者注)。于是,邓尼茨重新组建内阁。他召集300多名旧政府成员,于5月2日来到德国北部荷尔斯泰因州奥丁城,在这个小县城的地方办事处进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他们又在附近的波罗的海小城弗伦斯堡建立了新的“帝国”,试图在9名新部长的协助下苟延残喘。
这“9人内阁名单”为:内政部长威廉·斯图卡特:此人曾参加过1942年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并协助草拟屠杀欧洲犹太人的计划;农业部长赫伯特·贝克:他曾长期致力于东欧德占区的饥饿政策;国家首席秘书奥托·奥伦道夫:他曾是对苏战争突击队负责人。其余的重要职位基本不变:阿尔伯特·施佩尔仍担任经济部长;弗兰兹·塞尔特继续领导就业部;邮政和交通部长依然是尤利乌斯·多普穆勒。希特勒的财政部长科洛希克则被委以重任,不仅接任外交部长、帝国首席部长,同时就任总理。内阁成员总结认为:新帝国进行军事行动已毫无希望,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从布尔什维克的屠刀下救出尽可能多的德国同胞”。
乘希特勒奔驰上班
这些纳粹残余开始一本正经地处理“国家大事”。新政府设在弗伦斯堡海边一个结实又庞大的红砖别墅里,这里曾经是第三帝国米尔维克海军学院所在地。不过,政府刚建立,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意大利全面停火;柏林沦陷,苏联红旗插上帝国国会大厦;西北德军向盟军投降;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德军放弃抵抗……即便如此,这些破产的统治者们仍狂热地参政议政。他们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教会部以继续行纳粹礼,建立有秩序的国家。
邓尼茨很喜欢学希特勒的派头。虽然他的私人别墅和政府大楼只有500米距离,他仍每天乘坐希特勒的那辆黑色奔驰“上班下班”。他还让下属们继续称呼他“伟大的元首先生”,并在自己的领地悬挂帝国国旗。每天早上10点,内阁成员还聚集在“内阁会议室”米尔维克海军学校一所破旧的教室里,为“国家大事”操劳。他们讨论的话题很多,比如新的象征国家尊严的标志,内阁改革,新的教会部长,一系列国家计划等等。各部长也有自己的重要话题。交通部长多普穆勒打算在6周内重新制订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内政部长斯图卡特要保证帝国法律的延续性;首席秘书奥伦道夫建议建立“情报部”。邓尼茨则授予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彰他代表德国签署战败书的“壮举”。最忙碌的要数农业部长贝克:他的部门主要负责满足政府职员们的吃喝,特别是酒精的大量需求。醉醺醺的工作状态没有影响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他们疯狂撰写各种会议记录以及成堆的计划。
英国纵容纳粹残余胡为
实际上,荷尔斯泰因州当时已经被英国占领,但它却对新德意志帝国表示欢迎。原来,虽然美英法和苏联在第三帝国投降后“瓜分”了德国,但英国一直心有余悸,希望找到德国方面的官方对话伙伴,以便获得更多利益。所以,英国人纵容这帮纳粹残余胡作非为,建立了一个新“帝国”。
不过,在其他盟国的暗中插手下,帝国内部出现了内讧。经济部长施佩尔首先提出要卸任,因为他无法忍受总理科洛希克对开会的狂热。他还公开声称,帝国政府的存在是多余的。5月15日,他正式向科洛希克递交辞呈,但遭到拒绝。这时候,盟军也终于决定出手了。当天,同盟国逮捕了农业部长贝克和交通部长多普穆勒。国防部长凯特尔则早两天就已经进了监狱。数天后,英国人不得不在弗伦斯堡的纳粹大本营逮捕邓尼茨和他的亲信。之后,这帮人被带到停靠在波罗的海的德国邮轮“帕特丽雅”号上,进行最后一次集体“出行”。5月23日,阳光照耀着德意志大地。穿着纳粹军服的邓尼茨,拄着那根镶金的“元首”手杖,摇摇晃晃走上舷梯。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美军少将罗维尔·布鲁克斯走到他面前,开始宣读一份审判书,内容就是逮捕整个内阁。这时,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彻底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