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刘伯温的真正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血案?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
此时的浙东集团新掌门人杨宪已被胡惟庸干掉了,老掌门人刘基退居了二线——告老还乡了,浙东集团已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然而,尽管如此,得势的淮西集团新掌门人还是决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因此,远在天边的刘基也逃不脱他的魔爪。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同样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胡惟庸果然不是一般的人,出的招也是属于一剑封喉型的。他接下来充分发挥小人风范,对刘基采取的招式很老套——诬陷。罪名:莫须有。具体方案:他指使淮西集团成员联名上书集体状告刘基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土地,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地,而在乎王者之身也。土地是实的,而“王气”这种东西是虚的,实的东西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给你一双眼睛足够。而虚的东西就虚无缥缈,给你一双慧眼,也看不明道不明,你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关键看领导信不信。
那么,朱元璋信吗?答案是信。其实朱元璋选择这个答案是很无奈的,甚至可以说是很痛心的。朱元璋不傻也不笨,他不可能这么快就被胡惟庸的迷魂术迷住了双眼,他之所以选择了“信”,原因是刘伯温自找的。一是上次密室对话产生的后遗症,刘基过于高傲,那一句“朝中除了我谁都不能胜任丞相”,深深地刺痛了朱元璋的心灵。尽管这次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主动炒了刘基的鱿鱼,但并不能消除朱元璋对刘基的猜忌——一句话:放心不下。二是刘基的这块“风水宝地”深深地震撼了朱元璋的心灵。尽管很有可能这只是块普通的地,但你啥不好整,为啥非要整地呢?一旦真的整出了龙脉,整出了王者,那我和我的子孙们该何去何从。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被相信”了胡惟庸的话,于是很快再拿刘基进行开刀处罚。刘基此时已经“无官一身轻”了,这刀捅向哪里呢?扣除刘基的退休金。
人总要吃饭穿衣啊,没了退休金,此时已年逾七旬的刘基没有再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是选择了“再次回京”。是啊,朱元璋扣的不是他的退休金,是他的命啊!如果此时不去京城,安安分分地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过日子,那么,他还能在青田这个世外桃源享受他的田野生活吗?
人算不如天算,刘基不会料到,这次的“三进宫”成了他的绝唱。刘基再次回京,本想给朱元璋送人情,却不料送上的是自己的命。
刘基踏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南京。朱元璋马上又召见了刘基。于是乎,朱元璋继上次“密中谈”之后,又来了一次“朝中谈”。这一次,刘基知道,这一谈关系他的命运。
首先两人自然是“别来无恙”之类的寒暄,气氛依然融洽。
“臣有罪。”刘基这次来了个先发制人,“臣私藏风水宝地,有负皇上厚爱,有扰皇上清静,因此,负罪而来,请皇上依法惩罚。”
“风水一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朱元璋淡淡一笑,“朕夺你俸禄,逼你进宫,实乃是想一解相思之苦啊!”朱元璋果然老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得天衣无缝。
“臣无德无能,害得皇上日夜牵挂,臣有罪,臣惶恐。”
“难得先生肯再度从山林回到了我的身边,先生以后还是陪在我身边吧。”朱元璋话锋一转,说道,“你做皇子的太子太傅如何?”
“此事万万不可。臣老了,不中用了。只剩下一具皮囊,别说做太子太傅,就是留下来也只能是给皇上添麻烦啊,还是让臣和儿孙们在世外桃源享受天伦之乐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想和儿孙们享受天伦之乐啊!可我却不能,我很担忧皇子的前程啊!”朱元璋叹息道。
“我大明朝国力昌盛,正有子孙千秋万代基业去打理,皇上不必如此悲观啊!”
“皇子个个纨绔羸弱,朕恐日后江山社稷难长久矣。”朱元璋感慨着,目光却如炬,盯着刘基一字一句道。不知不觉,朱元璋已亮出了撒手锏。
然而,此时的刘伯温显然处于放松状态,忘了上次一言之失造成的严重后果,忘了这是一场生死PK战。因此,面对朱元璋的感慨,他同样感慨道:“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皇上不必庸人自扰啊!”
刘基的话刚出口,朱元璋脸色大变。身为皇上的他,此时对风水、天命、气数等最敏感。是啊,我大明王朝才建立,你就谈这些,是不是巴不得我大明马上就垮掉呢?此时刘基模棱两可的定数,让朱元璋悟出了“诽谤”的感觉,悟出了“反叛”的气息,悟出了“挖墙脚”的味道,顿时,朱元璋眼中闪出一丝亮闪闪的杀气。
刘基那是啥人物,绝顶聪明之人,一言脱口而出,已知失言。对此,他马上进行了挽救:“臣年老多病,恐来日无多了。又是分外恋家之人,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恳请皇上准许微臣再归故里,以享天年。”
“先生要弃朕而去?”
“臣不敢,臣惶恐,臣有罪,臣无能,臣……”
“先生,自你归隐青田之后,朕便成了孤家寡人了,没有一个能陪朕下棋、喝酒、散步、说知心话的人了。”朱元璋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四个字:不让你走。
“如此,臣谢主隆恩。”
对话到此结束。结果是,聪明一世的刘基再度糊涂一时,一句“冥冥之中,自有天数”让朱元璋和他再度决裂,朱元璋眼里的那一股杀气,化做一股青烟,盘旋在了刘基的头顶上。这是一道紧箍咒,更是一道魔咒,刘基这一辈子在劫难逃了。伴君如伴虎,对此,自知大祸将临头的刘基在后悔不迭之余,祭出了最后一招:装病。事实证明这一招是绝招,也是败招。
洪武八年正月,朱元璋来“回访”刘基了。当然,朱元璋本人日理万机,特意派了一个人胡惟庸代他去探视已在病榻上的刘基,并美其名曰:慰藉自己的智囊。胡惟庸来见刘基也没有两手空空,而是带了一件礼物——月光宝盒,并且对已“卧病不起”的刘基说了这样一句话:“皇上听说你病了,很是担忧你,命太医们连夜研制了一味专治百病的‘特效地黄丸’,祝先生药到病除,长命百岁。”
刘基一听胡惟庸来探访他,心里就叹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啊!此时再接胡惟庸的“大礼”,刘基的双手颤抖得几乎接不住。打开“月光宝盒”,只见盒中盛有一粒药丸,那药丸只有佛珠般大小,无色无味……刘基的脸色顿时呈现出一片死灰之色,万种感情涌上心头:绝望、沮丧、神伤、痛苦、愕恼……
对于刘基的死,历史上有过许多猜测。但是,属于猜测的东西大多数是很难具体表述的。不过,刘基死在京城倒是事实。这个结果无疑会让许多人感到:在刘基的生命基座中,是很难有办法去解脱政治权力的旋涡对他的摧残和伤害的。套用刘基所著《诚意伯文集》中一首感怀诗,算是对这位谋略家、文学家的缅怀吧。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
凄凄候虫鸣,呖呖宾鸿惊。
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
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生。
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