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怎么评价慈禧的是非功过?慈禧对清朝的发展有贡献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的是非功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留下多少故事与人物,虽说封建史主要是男性为主,但亦不乏不凡女性活跃于政坛。

  清朝要说哪个女性给人留下印象最深,除了慈禧太后外,别人恐怕无法与其并肩。毕竟她算是清朝唯一有实权的女主,而且这样权力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是清王朝最后的话事人,对清王朝以及东亚的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样的女性,来梳理她的一生,或许有不一样收获。

  慈禧

  ◎幸运——运气爆棚之人

  慈禧为叶赫那拉氏一族,也是满清上层建筑才能有的姓氏,属于满足八大姓之一,此点证明慈禧家世也是属于统治阶层,这也是她能被选为后妃最重要原因。

  公元一八五二年,在咸丰登基不久,慈禧,也就是叶赫那拉氏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的后妃之一。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

  叶赫那拉氏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的是咸丰帝,而叶赫那拉氏的幸运就体现在咸丰身上,细说就是子嗣。

  因为咸丰身体不好,所以导致了他的子嗣稀少,或者不能说稀少,只能用硕果仅存来形容,而这只硕果就是慈禧所生之子载淳。

  作为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来说是不幸的,自古帝王需要子嗣昌盛,这样才能证明皇族之运。可这一切对于叶赫那拉氏母子来说是极其幸运的,因为没人跟他们争位,载淳是唯一的继承人,而慈禧是唯一的母凭子贵的后妃。

  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载淳)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

  从嫔到贵妃的跨越,这完全因为叶赫那拉氏生了儿子,虽然从宗法来说,慈禧所生之子不是嫡子,但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所以载淳是皇长子。

  咸丰十年,从幸热河,从一年开始,叶赫那拉氏的命运将开始改变。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致使咸丰带领皇室暂避热河,叶赫那拉氏也随从。

  公元一八六一年,咸丰驾崩,叶赫那拉氏所生之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这一刻开始,虽然叶赫那拉氏不是正宫娘娘,但因为儿子当了皇帝,她也要做太后的。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

  咸丰的皇后是钮钴禄氏,按宗法上算,她为嫡,叶赫那拉氏为庶。一个因为宗法为太后,另一个凭借儿子为太后,都是没有毛病的。

  独苗同治

  ◎政变——权力的开始

  咸丰在去世之前,因儿子载淳年幼,所以为了保证继任者的稳定,咸丰打造了一套平衡强劲班底。将最高权力分为三份,由辅政大臣,太后钮钴禄氏和皇帝,或者说是太后叶赫那拉氏,因为同治帝登基时年幼,无法执政。

  这样将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分给了辅臣、太后钮钴禄氏和叶赫那拉氏。本是互相牵制之意,三方各为一边,但遗憾的是咸丰不懂女人的心思。

  咸丰立意是好的,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权力三分,故能制衡,但一旦其中两方联合,那么咸丰的手段和方法就失效了。

  事实上,慈禧就是破局者。慈禧以同是后宫女人的角色,拉拢了同盟慈安,因为慈安手中有“御赏”印章,此是让上谕变为合法文件的重要印章之一。

  于是在咸丰去世后几个月内,一场从热河到北京的政变正在发生,慈禧与慈安联手,加上小叔子奕,慈禧控制了兵权,所以结局很明显,八大辅臣全部被KO。

  这场被称为“辛酉政变”的权力转换,使得慈禧开始正式把控清王朝的权力。此次政变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为慈禧把自己从一个弱者变为一个强盟。关键点就是慈禧拉拢了慈安,东宫太后。

  九月,奉文宗丧还京师,即下诏罪载垣、端华、肃顺,皆至死,并罢黜诸大臣预赞襄政务者。授奕议政王,以上旨命王大臣条上垂帘典礼。

  辛酉政变直接造成清朝最高统治结构发生变化,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模式在清朝展现,朝廷实际权力归慈禧与慈安。

  慈禧早期同盟奕

  ◎矛盾——同治中兴与败家

  当内部权力处理好后,慈禧需要面对的是宫廷之外的乱局,毕竟此时她是一个执政者的身份,从后宫走到殿前。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王朝的危机内外兼之,但外敌暂时无法解决,清朝采取与英法讲和的方式,换取他们的支持,以此来镇压国内起义,譬如太平天国。

  在镇压起义的同时,面对世界时局的变化,清王朝打算从技术层面来求富并以自强,于是洋务运动开始了。

  虽然洋务运动最后没有改变结局,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不容反驳,可这一切积极作用都来自于慈禧作为执政者的支持。正因为有她的支持,才有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洋务领军人物出场的机会。

  社会矛盾得到暂时缓解,从一八六二年到一八七四年这十几年时间,清王朝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被称为“同治中兴”,

  从这一时期的中兴局面看,慈禧最起码是做了一些实际意义上的事,为缓解王朝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且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慈禧一面做了些积极的努力,另一面却在不断败家,有时败的太看不过去了。

  败家一:花钱,不顾钱包

  慈禧花起钱来是一点都不手软,让同治帝修圆明园,目的就是她住舒服一点。还有就是慈禧过生日,别人过生日整桌菜,搞个生日蛋糕就可以了,可是慈禧不一样。

  是年,太后六十万寿,上请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从皇宫到颐和园所经之路都要布置一下,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奢侈

  败家二:赔款,割地

  慈禧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种心态决定了慈禧不可能与列强对立,故每战皆求和,不是赔款就是割地,或者二者皆有之。

  洋务运动

  ◎好命

  慈禧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把控权力的过程,辛酉政变干掉了辅臣大臣,甲申易枢干掉了曾经的同盟奕,戊戌政变让光绪彻底失去作用。

  通过她的一生,基本可以肯定一点,慈禧喜欢权力,并且喜欢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当有一点偏离轨道时,她会毫不留情毁掉。

  她的这点顽固硬是从十九世纪带到了二十世纪,她也算跨世纪之人,可惜此时她的改变都不能给予清朝什么新鲜的活力了,不管是训政还是假惺惺的模仿宪政改革。

  慈禧还有一点就是命好,因为她是在清朝崩塌的前夜离开了享受一生的皇宫。公元一九零八年,慈禧去世。以七十四的高龄去世的,可以说是享福享了一辈子。

  从懿嫔到慈禧,叶赫那拉氏一步步走向最高权力,控清廷四十多载,虽说每一步都是她的努力,但每一步有多少血与骨,估计只有她清楚了。

  享受了一生的她,留下了个烂摊子,无法再收拾的烂摊子。虽然在之前她也做过一些努力,但从根本上是为了她的统治,不然也不会有同治中兴和豪华生日宴的矛盾了。

  最后,从她个人的角度看,她的命真是不错,若不是生了咸丰唯一的独苗,可能就没有慈禧了。

  时局

  只不过据说慈禧的临终遗言很有意思,瞧一瞧: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对此,只能呵呵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