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曹操主簿杨修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杨修做了一个很大的冒险,他如果赢了,他会成为头号功臣,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都在向他招手,但输家的下场就非常惨烈,不是被新上任的主子干掉,就是被老领导干掉。为了新领导平稳过渡,他的政治势力必然被除。

  杨修之死的原因

  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曹操当时都已经准备废长立幼,关键时刻,政治势力的强弱起了作用。当曹操问贾诩,其实是在试探,看看立曹植是否会引起群臣分裂,也要看看他最信任的大臣以后愿意辅佐谁,贾诩是个聪明人,也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说自己在想之前帝王废长立幼,引起群臣分裂,甚至引发战争的事情。曹操也是聪明了,从此天平向曹丕倾斜。

  总而言之,杨修之死,主要是曹操为了政权平稳交接的安排,曹丕初上任的时候,的确险像环生,但是杨修死了,他最大的反对者和对手曹植成不了气候,因此魏国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和战争,从这一方面说,杨修还真得死。

  要处死杨修,却又不让曹植集团太敏感,那么就要另外找一个借口,杨修不是会写战策吗,那就一起上阵看看水平,不过杨修只想早点回去,听到鸡肋就要收拾包袱走人,和他本人的想法也不是没关系的,在外面单独和曹操在一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哈,不料想曹操就拿这个借口杀了他,理由充分得不行:扰乱军心。

  杨修之死的启示

  在曹操与杨修两人的关系上,最为直观集中地体现展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间的关系本质,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具有极重的疑惧心态,为维持其统治体系的运转,而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矛盾状态。有人曾形象地把这层关系,比喻为皮与毛的关系。

  在骨子里,封建统治者是鄙视家族外的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皮,将知识分子当成毛,只要保证皮的完好存在,拔掉几根毛即使脱掉一层毛,都无所谓,还会自然地不断萌生出新毛来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这些依附在皇权这层牛皮上的毛,自然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幕僚,堪称中子群体中的典型人物。若对其客观地评价,该君才华学识是出众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掉了脑袋,反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曹操杀杨修,并非嫉贤妒能,而是自有苦衷,或许我们知道的只是片面,曹操毕竟是一代奸雄,而杨修只是他南征北战的一个插曲而已,若说可惜,只能怪杨修糊涂一时,只看曹操爱才,而不揣摩主公之性,说简单一点,只能怪他选错了明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