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谦谦君子多面人,叛臣忠臣一时间
在历史上很多人说起王莽这个人,都会用汉朝叛臣的来形容他,但是谁曾想,在最初,王莽绝对是一个谦谦君子,并且在朝中在民间都有极好的名声,绝对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模样。虽说人有千面,但是关于王莽这个人,也许不仅仅是关于千面这么简单,根据后来很多人的考证,王莽推行的新政,在很多地方和现在的政治制度不谋而合,于是,有很多人戏称,这完全就是一个穿越到当时的现代人。
虽然都是玩笑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莽这个人有才,而且是有大智慧,虽然他不是一个绝对的忠臣,虽然他的新朝也不过持续了几年的光景,但是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王莽这个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他的智慧,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他关于汉朝的所作所为。
其实在最初,哀帝即位时,为了推崇自己外家的势力,当时的太皇太后的家族,也就是王家,被冷落,王莽又十分识相,他立即辞去了当时的职位,归隐田园。
如果说一个故事,也许到这个时候就会戛然而止,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王莽之乱,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朝和新政。但是,无巧不成书,后来在西汉元寿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一年,哀帝去世了,当时的大司马董贤,一时间无力应对各方面的事务,一时间手忙脚乱,这时候太皇太后明白,是时候培养自己的家族的人了,于是她立刻就让人把王莽又请了回来。而这次回归,就成为了王莽在最后反叛时的最后一次正义的亮相。
当时的朝政可谓也是十分混乱,新帝虽然即位,但是年幼,各方面都要依靠太皇太后的势力,王莽的回归,也让他自己充分意识到,这一次自己不需要担心会不会被冷漠,会不会重新回家务农,这一次回归只需要好好地整顿朝廷,为自己的野心做出准备就可以了。在当时,虽然太皇太后有意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无奈她已经年老,因此大权旁落,有很多事情,就落在了王莽身上。而王莽自己心中也是有算盘的,他虽然知道自己的亲姑姑没有想建立一个王姓的朝代,但是他明白无论现在自己做什么,都没有人有力量来阻止自己。因此,在当时,顺王莽者昌,逆王莽者亡
的风气开始形成。不仅如此,王莽还十分善于表演,他对于很多事情,并不是武力逼迫,而是以柔克刚,最终全部让其成为自己的势力。
在这期间,王莽的胆大妄为也可谓是让朝中的人开始忌惮。首先,王莽利用了各方面的势力和自己的计策,废掉了当时的皇后,让其迁居,而就在当天,当时的孝成皇后和孝哀皇后自杀。这一点,就引起了当时的大司空彭宣的注意,他看到王莽专权,自然就上书了,他说,现的情势,已经不足以称为各方面能够相互抗衡的完美朝局了,我这个人又老糊涂了,也没啥学问,经常生病,不如就让我交出自己的职位,容许我回家吧,我希望自己老死在故乡。王莽知道后,就请当时的太后免去了他的职位,让他离开了。这个行为虽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但是能够避开王莽,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求之不得。
后来,王莽既想要取悦当时的官员和百姓,又想自己手中掌握绝对的权力,独断专行,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当时的太皇太后已经年老,他很明白这个老女人已经不想再政治上做出什么想法了,于是,他就暗示当时的公卿上奏,说以前的官吏们都按照自己的功劳升迁拿工资,然后再通过别人的举荐,一步步往上走,这样的情况很不好,特别容易从此形成徇私舞弊的乱局,所以这样的事情以后就应该让安汉公进行审查。现在太后的年纪大了,没有办法亲自处理这样的小事。后来他们就让太后下诏,随了自己的心意。以后朝中官员的举贤任用就又转移到了一波固定的人手中,王莽借此机会讨好这些人,保证了自己以后能够自行任免官员的权力,由此一来,他和皇帝的权力,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
虽然王莽自己算是外戚专权,但是他也害怕有其他的外戚来抢夺一些权力,毕竟当时的外戚不仅仅只有王姓一族。于是,王莽就对太后说,您看之前哀帝即位的手,背恩忘义,他们抬高了自己家丁的势力,这样就彻底危害了我们国家的正常秩序,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对他们有一定的政策了。王莽这样的想法一出,很容易就得到了认可,于是,王莽就开始对其他的势力进行清理。
大家所有人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不可能轻易的生杀予夺,所以王莽先是将这样的人进行一系列的大封,但是却将他们固定在了一个地方,这样的地方一般都会远离京城,京城这样的地方,这些人今后是不能来的,这样的政策一出,王莽就将那些外戚彻底隔绝在了自己的势力之外。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政变,王莽最终称帝,实行自己的新政。
在汉末,政治上其实是十分腐败的,民不聊生是经常的事情,于是,王莽在称帝之后,就非常重视这些事情,在实行新政的时候,有意偏袒百姓,可是很多举措最终并没有真正有成效,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后来,我们都知道王莽的新朝很快就被推翻了,在新朝灭亡之后,王莽被分尸,他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居然成为了一件收藏品。但是后来,在公元二五九年,洛阳城中发生了一场大火,在这场大火中,王莽的头颅被彻底焚毁。
一场政变虽然随着新朝覆灭结束,但是王莽所留下的许多新政,在现在还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这个叛臣,我们难以随意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