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宣德皇帝为何要活活的烤死亲叔叔
《明史》在“朱高煦传”的最后,只以“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九个字写了朱高煦的结局,却没写朱高煦最后是怎么死的。根据《明宣宗实录》中,在宣德四年四月,还有作为朱瞻基叔爷爷、也就是在朱棣“靖难”初期援以朵颜、福余、泰宁等兀良哈三卫精锐骑兵的宁王朱权以“不避斧钺之诛,干冒天听,伏望赦免”的上奏,似乎可以推想,朱高煦在被囚禁的状态下又活了两年多。同时人们也不难想象,曾经叱咤风云,而今身陷囹圄成为“笼中虎”的朱高煦,如果再遇到自己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该会有怎样的反应?
朱高煦被以“谋反”罪名押至北京后就被削去王位,废为庶人,关在朱瞻基专门给他建的牢舍内,名之曰“逍遥城”。对他的最后结局,《明史纪事本末》说的比较具体:“汉庶人高煦锁絷之内逍遥城。一日,帝往,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铜缸覆之。缸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顶负缸起。积炭缸上如山,燃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皆死。”其中“熟视久之”四字,不仅写得活灵活现,而且非常耐人品味。
除掉朱高煦之后,朱瞻基还要斩草除根,接着把作为他婶子和堂兄弟的朱高煦的正妃韦氏和所有十个儿子统统杀掉。朱高煦一生共生有十一子,除第一子朱瞻壑因在永乐十九年八月夭亡,被谥封为懿庄世子外,第二子朱瞻圻,洪熙年间因告发父亲被发配去守祖陵,未封王,第三子朱瞻垣,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被封为汉世子,第四子朱瞻垐,永乐二年被封为济阳王,第五子朱瞻域,永乐二年封临淄王,第六子朱瞻垶,永乐二年封昌乐王,第七子朱瞻墿,永乐二年封淄川王,第八子朱瞻坪,永乐二年封齐东王,第九子朱瞻
,永乐二年封任城王,第十子朱瞻壔,永乐二年封海丰王,第十一子朱瞻垹,永乐二年封新泰王。
读者从他们的名字上看,就知道他们与要杀他们的皇帝朱瞻基的血脉关联(明朝皇室燕王朱棣一支,第三代均以“瞻”字加一带“土”字旁的字命名)。至于他们和自己的母妃韦氏具体是怎样被杀戮的,史书没有记载,大家尽可以去想象。
就这样,帮助父亲朱棣夺得江山的朱高煦,最后的结局是惨遭灭门。而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尽管他夺得了江山,但所传三支(三个儿子)中的一支终遭灭绝,也是他所得的阴报和付出的后续代价。
写完朱高煦的结局,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以往读者所看到的有关对朱高煦的记载和描述,一般多是只言片鳞,而且都受《明史》等正史资料“成王败寇”观念的影响,从少年的“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到最终把朱高煦刻画得莽撞无能,都属于“带着有色眼镜”得出的不准确形象。对此,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学者钱谦益就已经认为这是史家“严辞溢恶”,不可尽信,是“成王败寇”的观念使然。另据香港学者赵令扬先生考证,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煦并不完全是一介武将,不仅诗作“成一代之规模”,而且书法“雄伟飞动”,也可从一方面订正正史中对朱高煦形象的歪曲和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