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时告诉刘备,不可以得罪这两个人!
《三国演义》中的“茅庐”,请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称为“草庐”。《出师表》中有这么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卑徽,学识鄙陋),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有了这《出师表》里的几句话作为证据,鱼豢在《魏略》之中所说,就不攻自破。《魏略》说,不是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到了刘备那里去“求见”。见了以后,刘备因为从来不认识这个年轻的书生,对他不甚理睬。诸葛亮偏要留在客厅,到了别的客人走了以后,他还不走。刘备仍旧不太睬他,而拿起一只刚刚有人送来的髦牛尾巴,编结这尾巴上的毛作消遣。请葛亮忍耐不住,就很冒失地说,“将军有没有別的远大志愿。还是就这样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于是,刘备才丢下髦牛尾巴,向诸葛亮说:“这是什么话?我哪里会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呢?我不过是弄着玩,解解闷而已。”诸葛亮说:“将军,你看镇南(镇南将军刘表)比得上曹公吗?”刘备说:“不如。”诺葛亮又问;“您自己比得上曹公吗?”刘备只得承认:“也不如。”
《魏略》的这一段对话,很像是《战国策》上策士的口气。很容易叫人信以为真。事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自古以来,像刘备那样以一个爵为亭侯,官拜左将军,作过徐州牧,年纪有了一大把的人,肯去拜访一个二十七岁,姓名“不见经传”,毫无资历的年轻人诸葛亮,虽不能说绝对没有,至少是很不常有。这就是刘备非常人所及的地方。诸葛亮在隆中,他在草庐里对刘备所说的一番话,已经被陈寿浓缩在《诸葛亮传》之中。
他向刘备说:“自从有人发起讨伐董卓以来,豪杰并起,各据一方,‘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其中,最厉害的是曹操。比起袁绍来,曹操的名气小,兵少;他却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这不仅是天意,或时机。人谋也有关系。曹操到了今天,兵有了一百万;地位呢,掌握了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将军,您是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和曹操较量短长的。”
诸葛亮继续说:“另一位不可以和他较量的人,是孙权。孙家的人割据江东,已经有了“三世’(陈寿所指的三世,是孙坚、孙策、孙权。陈寿弄错。孙坚虽则是江东吴都富春县人,却并不曾有机会回到家乡,实行割据)。孙权这个人不仅有易于防守的地盘(有长江之险),而且很得江东的民心。刘将军,您只可以和孙权做朋友,不可以打他的主意。”
那末,该打谁的主意呢?该打刘表的主意。刘表有了这大好的荆州,北有汉水、沔水;南有南海;向东,顺长江而下,通到吴郡一带;向西,通到巴郡、蜀郡。刘表有了这可攻可守的荆州,却毫无用武的能力。“刘将军,这似乎是老天爷安排好,给您做本钱的。您是不是有兴趣呢?”荆州以外,另有一个州,也是好地方,而主持该州的州牧比刘表更无能力。这另外一州,是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与陕西南部的益州;州牧刘璋是一个既糊涂而又懦弱的人。益州的土地很肥沃,人民很殷实,刘璋却不懂得如何保存这一大片土地,照顾那么殷实的人民。在益州的北部,汉中郡一带,有居心叵测的张鲁,而刘璋不加防备。益州的才俊之士,早就想换掉刘璋,欢迎一个配得上作他们的州牧的人了。
“刘将军,您不仅是汉室(景皇帝)的苗裔,而且信著于四海,声望极高。您本人又喜欢交结英雄,思贤若渴。您便是一个配得上到益州去作州牧的人。”
诸葛亮的结论是:倘若刘备能先取荆州,再占益州,便有了立足点。然后把荆、益两州的内政办好,把边界的要害守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夷,指云南、贵州的各种夷人与苗族;越,指广东、广西与越南的越人),同时“结好孙权”(与孙权结盟,建立友好关系)。这样,便把脚跟站稳,可守可攻。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的这一番话,把当时中国的整个局势分析得明白透彻;也把刘备所应该采取的步骤,设计得有条不紊。
其后,刘备得到他的帮助,完全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然后荆、益两州的兵同时出动,用钳形攻势对曹操作战。
可惜,一则是曹操来得太快,没有等到刘备拿下荆州就来;二则是刘备依靠了孙权的力量才抵住了曹操,因此而不得不把荆州的最好部分(武汉一带的)江夏郡与(江陵宜昌一带的)南耶,让给了孙权;三则是虽然在周瑜死后,经过一番磨擦而向孙权用长沙换得了南郡,命令关羽由南郡攻取襄阳樊城,吓得曹操想放弃许县。刘备自己也攻占了汉中,对长安形成威胁。却不料因此而引起孙权的嫉妒与害怕,背弃了同盟的誓言,出兵偷袭关羽的后方,杀害关羽。酿成孙权、刘备二人在猇亭拚得你死我活!诸葛亮的隆中方案,终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