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隐藏的第一高手,忽悠曹操算计诸葛亮
核心提示:诸葛亮无疑是幸运的,他这只“千里马”遇见了真正的‘伯乐”,于是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效命于英主。比起诸葛亮,司马懿则没有那么幸运
一
在群英璀璨、
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如果说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孙权是英雄的话,那么,司马懿可以称之为“隐雄”。司马懿过人的隐忍之术、伸屈之术、笼络之术、御人之术、出奇之术和他那善于审时度势的眼光和鹰志狼心的品性,使得他登上历史的舞台后,逐步完善成为集曹操、郭嘉
二者之长于一体的“文武双全、出将入相”的真正强者。
二
诸葛亮无疑是幸运的,他这只“千里马”遇见了真正的‘伯乐”,于是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效命于英主。比起诸葛亮,司马懿则没有那么幸运,一入仕途就遇上疑心重的曹操,曹操本是统帅,文武兼备,他手下任用的要么就是谋臣荀彧、郭嘉、贾诩等一帮知识分子,要么就是武将夏侯惇、张辽、徐晃等,很少有文武兼备的人才。
三
而司马懿就是这种文武兼修的人,他被人视为‘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正如曹操所言“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患”,所以曹操在世时,他极少有出头露面,即便如此,他也不甘平庸,他还要适度表现,让主公知道他的重要性,同时又不能产生功高震主的负面作用,他得把握住分寸,所以他的处境非常险峻。
四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虽未被曹操本人重用,却在曹操临终嘱托后事时,与曹洪、贾诩一起委以辅政重任,不仅如此,在曹丕临终时照样托以后事,被奉为身系着魏国安危的擎天大柱,足可窥知司马懿其人决非等闲之辈。
五
在军事方面,司马懿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是一个高明的军事战略家。其实,在魏蜀后期历次征战中,诸葛亮的最主要对手就是司马懿。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其战略部署自是十分高明,但都被司马懿识破,并采相应的战略来抗衡。其间虽然互有胜负,但最终还是让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无功而返。
六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懿的深明韬略,屡屡使蜀汉方面无法得手,或是功败垂成。所以当诸葛亮得知司马懿担任抗蜀主帅,总是忧心忡忡,因为在他看来,曹魏方面“余皆不足虑”,只有司马懿”深有谋略,必为蜀中之大患”,而一旦得知司马懿削夺兵权,便喜不自禁。
七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出祁山,讨伐中原时,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更表现了他是如何娴熟地运用政治韬略和军事韬略。当时,司马懿正确分析了彼此的形势,料定蜀军千里出击,加以蜀道难行,运粮不易,利在速战速决,魏方‘只要坚实,不要出战,即可以逸待劳,令蜀兵不战自退”。因此,他“深沟高垒,坚实不出”。
八
后来诸葛亮给司马懿书一封,并送一套妇女服装,意在激怒对方。虽然司马懿胸中大怒,却又是‘佯笑”,还像老熟人似的与来使唠家常,得到‘孔明食少事烦,岂能长久”的重要情报,进一步证明了魏方战略部署的正确性。就这样,司马懿终于将诸葛亮拖垮,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九
纵观司马懿几十年的‘工作史”,便知他是何等的可钦和可佩,他29岁被曹操以聪明、刚断召入丞相府,入仕后长期面对明争暗斗,居于虎穴却不失,置危难而无险,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军事环境中,他屡屡升迁,数立战功,终于战胜了举世推崇的诸葛亮,消灭了割据三世的公孙渊,为我国北方及三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备注:“扫地僧”乃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武功已臻【zhēn】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