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曾国藩“不成器”的时候什么样儿?

  如果曾国藩活在今天,出一本新书,它的腰封上一定会印着霸气无边的两句话,一句是毛泽东的“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一句是蒋介石的“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这个让毛蒋都拜服不已的千古一人,其实年轻的时候也干过很多荒唐事。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里,在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之外,作者描画了一个屌丝版的青年曾国藩。

  比之日后的圣人,早年的曾国藩起码有四大毛病。第一是学习不好。曾国藩的老家是湖南湘乡县大界白杨坪,这里闭塞落伍,几百年间连个秀才都没出过。到了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连考17次秀才都失败了。这位功名无望的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曾国藩回忆“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笨老子教笨儿子,何其艰难。曾国藩本人14岁起参加县试,连考7次都名落孙山。二十三岁时终于中了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虽然后来又考中举人、进士,但曾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可见老天给他发的牌并不好。

  第二是浮躁贪玩。曾国藩到北京做官的头两年,每天都要“四出征逐”,吃喝玩乐。本来做了计划,要读书用功,却“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这一阶段的日记里,天天都是“见人围棋,跃跃欲试”,“心浮不能读书”,“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之类的话。就像后世的英杰人物胡适,有一时期日记里三天两头“打牌”一样。

  第三是暴躁傲慢。曾国藩到北京头几年与朋友打过两次大架。第一次是与同乡郑小珊因一言不合“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另一次与同乡金藻起了口角,又“肆口谩骂,比时绝无忌惮”。而其平时处世,有时高己卑人,吹牛显摆,有时又有曲意逢迎,言不由衷的情状。

  第四是沉迷美色。他在日记里记录,自己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在另一家看到漂亮姬妾,“目屡斜视”。有一天早起读书,没有所得,“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这些所谓的“毛病”放在一般的年轻人身上,本来也是平常的事。难得的是,曾国藩能立志,能自省,能吃苦,能守恒,30岁起“学作圣人”,从此如其朋友所言“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

  不够聪明,他便踏实勤勉,不求捷径,“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最后发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拙功夫反而成就高明;心性浮躁,他便专向“恒”上用功,“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他也一改傲慢习气,待人诚敬恕谦,因为他发现了多数人的两大败因:“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至于好色,年轻时同样以此为病的蒋介石,经常在日记里自省要从“禽兽”到“圣贤”,他从欲海沉沦里自我救赎的工具正是曾国藩的著作。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励志传奇。他30岁前弱点巨多,平庸无望;30岁之后,立志做“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的“光明磊落、神钦鬼伏”的“天地之完人”。自此,毅然横起,冲决网罗,终于脱胎换骨,得偿所望。

  如此看来,他书的腰封上,还应该印上梁启超的话:“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