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魏王武承嗣为何会认为武则天会立他为太子?

  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大封其亲属,其中,武承嗣就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魏王武承嗣还身居宰相要职,在职时做尽奸臣之举,阿谀奉承武则天,为争权夺利残害朝廷大臣,甚至为了他的太子梦勾结一些大臣共同游说武则天。然而魏王武承嗣极度渴求权势,最终却因权势而死。

  《盛世仁杰》武承嗣剧照(网络图)

  武承嗣与武则天是亲戚关系。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亲戚关系,他在武则天需要重用亲属来巩固其权势时而受到起用,开始他的仕途。他的仕途因其擅长阿谀奉承以及对权力的渴望而显得较为顺利,升官之路颇为顺畅,甚至还凭借裙带关系而当上了宰相。身居要职多年,武承嗣除了为武则天造势,讨好武则天,对会产生利益的人阿谀奉承,残害朝廷忠良的大臣之外,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功绩,实在让人大叹他的腐败与无用。

  在武则天称帝以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后,野心勃勃的武承嗣就盯上了太子这个位置,想要成为太子继而当上皇帝。于是他不仅自己对武则天极尽讨好之能事,还唆使一些与他利益相关的大臣一起上奏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然而立武承嗣为太子的主张遭到了一些良臣的反对,最终武承嗣的太子梦因狄仁杰、李昭德等大臣对武则天的劝说而遭到破灭。武承嗣也因太子梦的破灭而忧郁悲愤而去。

  魏王武承嗣虽然身居高位,手上又有重权,却没有做出一丝一毫与他身份相称的实际贡献,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残害忠良,使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毕竟对于朝廷而言良臣难得,可见他的可恶之处。

  武承嗣怎么死的

  武承嗣怎么死的?他是忧郁而死的。武承嗣是武则天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武则天当皇后时把持了朝政,为了进一步增大自己的权势,开始提拔武氏男儿。武承嗣被授予秘书监的职位,在祖父去世后承袭了祖父的爵位。公元685年,武承嗣被封为礼部尚书,接着又升任为宰相。

  黎耀祥版武承嗣剧照(网络图)

  武承嗣做了多年的高官,却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工作中唯一的任务就是铲除与武氏为敌的人。武则天废了自己儿子的皇帝之位后,武承嗣积极为姑母称帝出谋划策。武承嗣大搞封建迷信,做足了舆论攻势。武则天称帝后,封武承嗣为魏王。武承嗣向女帝建议在朝堂上罢免李家子孙的官职,诛杀不服女帝的文武大臣。

  女帝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武承嗣看中了储君之位,他知道只有先做了太子,以后才能名正言顺地做皇帝。武承嗣向女帝请求换太子,也讨好女帝身边亲近的大臣。公元691年,武承嗣命令效忠于自己的官员让他们在朝堂上提出立魏王为太子。给出的理由是既然皇帝姓武,那么太子怎么能姓李而不姓武呢?可是武承嗣的愿望并没有得逞,朝堂上有重臣坚决反对改立皇储。武承嗣后来将那些重臣扣上了一个谋反的帽子,将他们全部诛杀。

  武则天对于皇储的人选也犹豫不决,后来在狄仁杰等人的建议下决定不换太子,武承嗣的梦想彻底破灭了。次年,被罢为特进,武承嗣越想越不甘心,最后在忧愤中过世了。武承嗣怎么死的知道了吧。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

  唐朝,在武则天称帝以他的儿子为太子后,野心勃勃的武承嗣就想要谋求太子之位,借以太子之位登上帝位。然而最后武承嗣因为狄仁杰、李昭德等人而没有实现他的太子梦,太子梦的破灭使他忧郁悲愤而死。

  《神探狄仁杰前传》武承嗣剧照(网络图)

  武承嗣想要当太子,就唆使一些大臣以自古以来就没有让外人继承天下的事,而武氏的天下不应该让李家的子孙来继承的理由劝说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在武则天因为这个理由对立太子之事犹豫不决时,狄仁杰从容镇定地劝说武则天不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相比姑妈与侄子的关系来说,母子之间的关系会更亲密。立子为太子也算是顺应天意,并且在死后还能拥有太庙以供后人祭奠。在被武则天以立太子之事属于家事的理由拒绝他参与后,狄仁杰则以此来反驳武则天:四海之内皆是君王的,而身为臣子的他又是与君王一体的,更何况他还身居宰相之位,又如何能不参与呢。与立侄为太子相比,立子为太子显得对武则天更为有利。

  武则天因为狄仁杰的劝说而有所醒悟,最后她因为狄仁杰、李昭德等大臣的劝说而不再犹豫不决,决定立子为太子而非立侄为太子。至此,武承嗣谋求太子之位的计划彻底被破坏。武承嗣也因为太子梦的破灭过于忧郁和悲愤而死。

  可见,人还是不应该过于渴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旦希望落空,会给人造成很大的打击。

  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承嗣在武则天称帝后想要得到太子之位,然而他的太子梦却并没有实现,武则天最终还是选择立她的儿子为太子,没有选择武承嗣为太子。而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除了本身武承嗣自身能力问题,还有狄仁杰等人的劝说。

  武则天人像(网络图)

  武承嗣虽然在入仕后不断升官,最后做到了宰相这个职位,但是那并不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和功绩,而是依靠裙带关系得到的。他在宰相之位多年却未做出什么贡献,尽做了一些阿谀奉承、争权夺利之事,从中可见其自身的能力不足,品德不佳,胜任不了太子之位。

  除了武承嗣自身的问题外,狄仁杰的劝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狄仁杰认为既然唐高宗将儿子托付给武则天,那么立子为太子其实是顺应天意之举,并且母子之间比姑姑与侄子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立子为太子,在死后还能入太庙受后人拜祭,而如若立侄为太子的话,则不会有这种事。在被武则天以家事为由拒绝他的参与时,狄仁杰以君臣一体反驳武则天。在狄仁杰的一番话后,武则天略有醒悟。在之后武则天对狄仁杰说起她做到的一个大鹦鹉两翼折断的梦,狄仁杰将武则天比作鹦鹉,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比作鹦鹉的两翼,说武则天如果起用两个儿子,就能够振翅高飞。就此,武则天彻底放弃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决定立儿子李旦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