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皇帝道光查抄琦善:所得财产只能养400披甲?
前面奉命禁烟的林则徐使命未了,英国人打上门来。直隶总督琦善汇报说,英国人受了冤屈,前来诉冤的。琦善做了钦差大臣跟英国人交涉,才发现他们是要中国开放,要香港。
鸦片战争之前的清王朝,严格地说,没有外交这回事。它与周边的国家或者部落,不是交战,就是臣服,或者是交战完了再臣服的关系。反正天底下,数我老大,万国来朝,天经地义。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沙皇俄国。但就这一个例外,沙皇俄国不声张,谁又知道呢?两边私下说好,清朝的使臣去沙皇俄国见沙皇,三跪九叩;而沙皇俄国的使臣来中国见皇帝,也是三跪九叩。中国使臣在圣彼得堡下跪,没人知道;而沙皇俄国使臣在中国下跪,当着众多别国的使臣的面,大家都看到了。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皇帝有面子。
然而,这面子碰到英国人,就卷了。抱着和平使命来访的英国人不肯下跪,事儿没谈成。然后,鸦片来了,英国兵舰来了。前面奉命禁烟的林则徐使命未了,英国人打上门来,到了白河口。接待英国人的直隶总督琦善汇报说,是英国人受了冤屈,前来诉冤的。于是,林则徐被撤职,琦善做了钦差大臣,派到广州跟英国人交涉。这一交涉,惹上麻烦了。原来英国人从马戛尔尼以来,一以贯之,就是要中国开放,对英国开放市场,建立贸易外交关系。顺便的,也像葡萄牙人一样,要一个囤放商品的小岛,不幸的是,他们看上了香港。这里面,根本就没有诉冤这回事。
英国人的要求,琦善不能答应,但也不能不答应。无论怎么做,在皇帝那里,他都有欺君之罪。没法子,只好拖,拖来拖去,坊间传闻,他私下许了香港。传闻被政敌告到皇帝那里,这下子琦善栽了,栽大了。皇帝雷霆之怒,琦善被革职拿问,抄没家产,因为人们风传,他接受了洋人的贿赂。
林则徐被撤职是因为对外态度强硬,无论是否惹出祸端,政治上正确。而琦善这回被处理则是因为对外过于柔软,凡是柔软,就有做汉奸,不,满奸的嫌疑。也不是什么嫌疑,打那时开始,铁板钉钉,汉奸的帽子,琦善戴上去就没摘下来过。即使皇帝后来给他官复原职,但民间的口碑,却一直将他钉死在汉奸的牌位上。直到不久前,有人写文章讨论这个问题,说按照史料记载,没有证据表明琦善签过割让香港的草约,也没有像民间传的那样,撤去海防,敞开大门。结果呢?这个写文章的人被史学界大腕痛批,说是替汉奸张目,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已经是后话了,我们还说当年。当年琦善被抄家,是步兵统领经办的,一共抄出金锭、金条、金叶约7100余两,官元宝1438个,每个元宝重25两,共计35950两,还有散碎银两46920两;至于珠宝和古董,应该也不少,但居然没有列出,实在不知是为什么。另外,还有两千五百多顷的土地,以及大量的店铺铺面。像琦善这样担任过直隶总督、官拜大学士的重臣被抄家,一般来说,经办人都会徇点私情,如果不徇私情,那么也会有所隐瞒,在抄家过程中私藏若干。最后报上来的数,肯定不实。但即便如此,琦善肯定也算是个大富豪了,八万多两的白银,七千多两的金子,折合成今天的钱,怎么也有几千万,还不算那么多铺面和几万亩地,以及说不清楚的珠宝与古董呢。
虽然说,琦善收受洋人贿赂这事子虚乌有,但这许多的钱,当然不会都来自正当收入。所以,被抄家籍没,也该着。只是,有这许多家产的又不是他一个,哪个满大人,不是凭借职务赚得满盆满罐,为什么单抄琦善的家?没别的,谁让你办交涉来的?但是有意思的是,道光皇帝没有把这抄来的银子收入国库,而是要军机大臣穆彰阿他们想办法,拿这些抄来的家产去养八旗闲散兵丁,增加武备,也好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穆彰阿是满人中的人精,属于特别懂道光心思,也特别会办事的人,跟汉人中的曹振镛可以相提并论。他接旨之后,没有把抄来的银子直接发下去,而是把它交给内务府大臣去放债生息,田地则租出去收租子,铺面也租出去收租银。几项租金和利息加一起,所得的款项,再去散给闲散八旗兵。据报,琦善的钱,再加上多年前抄没的另外一位大臣的家产,一共可以供养400名披甲人。如此办完,皇帝十分欢喜。
打仗是一时的事儿,打完仗之后,所有的银子和铺面田地都还在内务府。打完了仗,利息也不用给八旗兵了,里外里,都是内务府的。内务府就是皇帝的大管家,折腾半天,最后便宜的,还是皇帝。道光是清朝少有的抠门皇帝,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平日都穿补丁衣服。喜欢进账,不喜欢支出。抄来的琦善家产只有这样处理,才合皇帝的心意。也亏了穆彰阿,这样的办法,也就他能想出来。
那400披甲人上了前线吗?不知。那些钱真的按时发下去了吗?也不知。我们知道的,反正八旗兵也好,绿营兵也罢,给多少饷银,多少赏赐,都没有什么用。仗是打一仗败一仗,国库里的银子花光了,战争也就结束了。无非割地赔款,无非开放口岸。皇帝的面子一点也没剩,但银子还是能落下点来,至少,琦善家的银子进了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