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什么会如此的顺利,说到底朱元璋还得感谢一个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367年10月,朱元璋一声令下,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向元朝统治者发起了致命一击。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北伐大军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秋风卷落叶一般,将不可一世的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蒙古,重新建立了汉人政权——大明王朝。
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原因很多,包括战略策划得当、前线将士卖力、后方保障给力等因素。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朱元璋也应该感谢一个人,帮助他消灭了大部分元军。不然的话,朱元璋的北伐一定不会进行得那么顺利。
这个人叫刘福通。
刘福通是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人,他比朱元璋大7岁。与朱元璋不同的是,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刘福通却是出身富贵之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二代”。刘福通自幼就性格豪爽、出手阔绰,因此身边团结了一帮人。
1351年,鉴于元朝统治者的残忍暴虐,刘福通与韩山童共同发起了著名的红巾军起义,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刘福通天生就是一块打仗的好材料,在他的率领下,红巾军多次打败元军。1352年,刘福通率部击败元军大将帖木儿率领的30万精锐部队,威震一时。由于红巾军的名声太响了,以至于后来的各路起义军,如郭子兴、芝麻李、彭大等人,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连后来推翻元朝统治的朱元璋,在很长时间都跟着郭子兴混,算是红巾军旗下一名将领。
刘福通是一个耿直人。虽然韩山童很早就被元军杀害,但他没有做带头大哥,而是心甘情愿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领导。1355年,刘福通将韩林儿迎接到亳州,称“小明王”,建立了“大宋”政权,年号龙凤。
就在韩林儿称王这一年,刘福通遇到了起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当年,刘福通进行第一次北伐,因为起义军主力尽数北上,根据地亳州遭到元朝军队围攻。经过一番血战,刘福通终于带着韩林儿杀出重围,退驻安徽安丰。
如果换了其他人,遭遇这样的重大打击,基本上就一蹶不振了。刘福通不是这样的人。在安丰,他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展开第二次北伐,连克元军,沉重地打击了元军的嚣张气焰。
1357年6月,刘福通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攻克了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汴梁即北宋王朝的都城东京。1126年,金军攻陷汴梁,从此汴梁脱离中原政权,先后陷于金军和元军之手。1140年,岳飞率领南宋军队北伐,一路打到汴梁附近。然而不幸被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终成千古遗恨。这次,刘福通在汴梁失陷100多年后,第一次将汴梁收复,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刘福通在汴梁兵分三路,发起了第三次北伐。这次北伐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成绩最显著。
东路由毛贵率领,连克青州、沧州、长芦、济南、蓟州等地,兵峰一度抵柳林(今北京市通县南),元都大震。不过,因后援乏力,被元军反击成功,被迫退回山东;
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等人率领,主攻陕西,获得了攻取潼关、陕州、虢州等战绩,随即遇上元末第一悍将察罕帖木儿,连吃败仗,宣告失败;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率领。很明显,关先生、破头潘都不是真实姓名,应该是他们的绰号。这两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率领北伐军转战于河北、山西一带,随后趁虚而入,一路北上,竟然攻破了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元顺帝惶恐不安,差点迁都。随后,关先生、破头潘还干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两次率部跨过鸭绿江进攻高丽。后被高丽名将李成桂击败。
虽然刘福通三路北伐大军都先后失败了,但他们对元朝统治者造成的损伤是相当致命的。此后,元朝再也无法在河北、山西、河南等地重建政权,基本成了空架子。特别是,元朝军队为了抵抗刘福通北伐大军,有生力量几乎被耗尽。
基于这点原因,朱元璋还真得要感谢刘福通。
刘福通派出三路北伐大军后,汴梁形同虚设。元将察罕帖木儿多路出兵,将汴梁包围。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出重围,再次回到安徽安丰。1363年2月,张士诚派兵攻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救援,但大军还没赶至,刘福通已经战死,时年42岁。
【参考资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