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顺治帝陵寝内为何会有17位号称格格的女子陪葬?

  顺治陵寝内为何陪葬着17位格格?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位格格。她们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和朱乃格格。她们号称格格,实际上都是顺治帝的妻妾。

  孝陵是清世祖福临的陵寝,作为东陵的首陵,孝陵的规模、建制无一不显露出其天朝皇陵的无上威严与雄浑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孝陵里埋着一代“少年天子”,顺治算是个情种,他对董鄂妃用情之深,天下有目共睹。董鄂妃无疑是个幸福的女人,连《清史稿》都给予“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的定论来昭示后人。她所生的孩子被顺治称为“朕第一子也”,这个婴儿只活了百余天就夭折了,死后竟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足见其母何其受宠。董鄂妃也是红颜薄命之人,儿子死后不久便香消玉殒,皇帝为此辍朝五日以慰哀思。时隔几个月之后,年仅24岁的福临驾崩,举国震惊——难怪民间会传说顺治帝出家,这顺治绝对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好苗子,而他的董鄂妃更在老百姓的泱泱众口代代相传下穿凿成了明末名妓董小宛,从而把一段本就凄美决绝的爱情故事又再版雕琢,重新演绎了一把。

  董鄂妃,其实应该叫孝献皇后,但是我们不这么叫她,因为她不配。不配不是我们说的,是大清皇室说的。不给她系世祖谥号,就是她不配做皇后的证明。受恩宠没地位,这是纵观董鄂妃幸福之后唯一遗留的小小遗憾。

  相比董鄂妃三千宠爱于一身,顺治的其他几个女人自然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孝陵里陪伴顺治的,除了董鄂妃,还有孝康皇后——康熙的生母,一个母凭子贵的典型。如果她没生这个好儿子,如果她这个好儿子没即位当上皇帝,想她是绝入不了孝陵地宫的。不能说顺治生前对她没一点儿感情,但是这点感情后来也全都用到董鄂妃身上去了。孝康死的也早,所以说不好怎么惨。比她惨的,是孝惠皇后。

  孝惠皇后埋在了孝东陵,算是清朝第一座皇后陵了,之所以没有入孝陵,主要是因为她去世时已经是康熙五十六年了,并且丧葬制度也由火葬改为土葬,实在不宜再入孝陵,于是就在孝陵之东为其建了陵寝,曰孝东陵。孝惠这个皇后当的,真是如履薄冰,封她不过也只为了政治原因而已,从她当上皇后顺治就开始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一度让她“停职反省”。要不是当时有孝庄在上头拍板说了算,孝惠这个皇后能不能当下去还真两说着呢。在皇帝生前没有得到一分爱,在皇帝死后守了半世寡,孝惠真是无处话凄凉啊。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孝惠命苦在于当了五十六年寡妇,然而孝惠享福也在于当了五十六年寡妇。这五十六年她安安稳稳的做太后,荣华富贵自然不必说,康熙更是把她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这多少是对孝惠身单影只的一种补偿吧。

  比孝惠惨的,也是最惨的一个,是静妃。

  静妃本该是顺治真正的皇后。她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侄女,孝惠的姑姑,由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做媒嫁给了顺治帝。这个女孩子无疑是惹人喜爱的,史载“后丽而慧”,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了一个美丽聪慧的身影。然而也许因为她履行的是一桩政治婚姻,也许还因为后来受多尔衮的牵连,也许更因为她是一个从来锦衣玉食千呵万护的蒙古公主,她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不知道将会有何等惨淡悲凉的生活在等待着她,她成为了四个皇后里最惨的一个。

  这个皇后是如何废的?真应了一句古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表面原因是说她奢侈,曾有记载说她因为吃饭的餐具中有一件不是金子做的就大发脾气,而顺治偏就是一个喜欢简朴的人,所以两个人到底过不到一块儿去。顺治自己却说因为皇后无能所以要废,他这个理由连下面的朝臣都有质疑,礼部员外郎孔允樾有这么一番话来回应顺治:“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是啊,都不知道有什么错,来个“莫须有”的罪名就不要人家了,大清皇后一国之母难道能说废就废?

  然而顺治就是要废,铁了心要废,连孝庄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孝庄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有了顺治这样一纸诏书:

  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用“未经选择”打马虎眼,盖几个大帽子,静妃诞生了,这位世祖废后从此便走出我们的视野,再也难寻踪迹,不仅任何史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她的名字,就连整个东陵里都不知她魂归何处。按理,虽即便是废后,但好歹是静妃,她应该葬在孝东陵里才对,可是找遍孝东也没有找到。孝东陵里,除了孝惠皇后之外,还有28位顺治的妃嫔,由于清初后妃制度还不完善,除了妃,较低等的妃嫔被称呼成福晋和格格,这28个宝顶分别埋葬着7位妃4位福晋和17位格格,7位妃为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悼妃;4为福晋为笔什赫额捏福晋、唐福晋、牛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17位格格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塞宝格格、迈及尼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卢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

  顺治帝清东陵为什么没被盗?

  许多年来,清东陵遭到了以孙殿英为首的军阀、土匪们的一次次残目忍睹的洗劫,入葬的五位皇帝中的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四位皇帝陵寝地宫连同皇后嫔妃的陵园全部遭到盗掘和毁坏,而顺治皇帝的孝陵成为所有陵寝中唯一没有遭到盗掘的陵墓。因为所有的盗掘者都知道,顺治皇帝地宫中那把扇子和一双鞋子是不值得一盗掘的。

  顺治帝孝陵地宫是空的吗?在清帝陵,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盗案:1901年,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东陵当地的土匪以为清朝灭亡了,就把苏嘛拉姑的墓给盗掘了。1924年到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陵区,悍然砍伐了东陵区域内数百万株苍松翠柏。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最为富有的乾隆裕陵和慈禧陵,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1945年,东陵地区土匪横行,鱼龙混杂,以张尽忠、王绍义为首的土匪盗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等,帝王后妃的地宫被轰然炸开,抛棺扬尸的惨剧不断上演。

  这里就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顺治帝孝陵安然无恙,居然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守陵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考证,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是地宫为空券。顺治帝宠妃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万念俱灰,看破红尘,想出家做和尚,还请来大和尚茆溪森为他剃度。所以,一些文艺作品演绎,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去五台山寻父,说明顺治帝出家去了五台山。既然顺治帝已经出家做了和尚,那他的地宫里面当然不会有他的尸骨,也不会有什么值钱的宝贝,所以,孝陵地宫是个空券。空券当然没有人去盗掘了。

  二是孝陵大碑楼上的文字起了作用。孝陵大碑楼里面有一统石碑,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顺治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在谈到顺治帝陵寝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意思很明显,说的是孝陵地宫里面没有什么宝贝。当地的土匪是了解这一情况的。所以,盗陵的土匪看到这段碑文,就望而却步了。

  三是孝陵地宫是顺治帝的衣冠冢。有人说,孝陵地宫不是空券,但是,顺治帝根本没有埋在地宫之中。地宫里面埋葬的是顺治帝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子。费半天劲,就为这两件小东西,盗匪认为很不值得。

  当然,孝陵并非一直很安全。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孝陵其实也有过几次险情。一次是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冲进紫禁城,慈禧和光绪帝仓皇出逃。但是,八国联军岂能就此罢休,他们的部队开进东陵,准备进行报复行动。在誓师大会上,侵略者决定先把顺治帝的孝陵给烧毁,因为顺治帝是入关第一帝,这里有龙脉。但是,当他们举火要烧孝陵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且,这种天气一连几天,侵略者根本无法实施报复,只好撤出了陵区

  第二次是1945年。土匪王绍义、张尽忠等带领人马来盗掘孝陵。但是,他们用镐刨不进去,用炸药也炸不进去。最终,不得不放弃了盗掘行动。就是这样,历经磨难的孝陵地宫,终于没有被人盗掘,成为清东陵所有陵寝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陵寝。

  许多年来,清东陵遭到了以孙殿英为首的军阀、土匪们的一次次残目忍睹的洗劫,入葬的五位皇帝中的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四位皇帝陵寝地宫连同皇后嫔妃的陵园全部遭到盗掘和毁坏,而顺治皇帝的孝陵成为所有陵寝中唯一没有遭到盗掘的陵墓。因为所有的盗掘者都知道,顺治皇帝地宫中那把扇子和一双鞋子是不值得一盗掘的。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之后,他的大棺材连同价值连城的珍宝在景山被火化,之后,顺治帝的尸体就化为一坛骨灰。资料记载,顺治帝的骨灰坛是一个青花的将军罐,带盖,大肚,就像一个大肚子将军。所以,孝陵地宫的宝床之上,安放着顺治帝的这个骨灰坛子。顺治帝的东边,是康熙帝生母的骨灰坛子,西边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的骨灰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