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用是如何向朱元璋提出金陵规划的?
到了这年夏末,元璋一面留下徐达、汤和、耿炳文、缪大亨等人在横涧山一带主持练兵,一面则亲率所部人马约万余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
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有两个自称同胞兄弟、儒生打扮的民军头目带着数百人而来,两兄弟请求面见元璋,元璋便将他们请到附近一处稍宽敞的民房中叙谈。
三人入座之前,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约三十岁上下的来客自报家门道:“在下冯国用,这位是胞弟国胜!”
“在下朱元璋!请二位坐下细谈!”虽然穿着儒服,但元璋明显可以感到那冯国用身上有一股英气,而其弟冯国胜更有一种雄武之气。
待坐定之后,冯国用恭敬道:“我兄弟是这妙山脚下冯家庄的,自从大乱之后,我等兄弟便在家乡结寨自保!前几日听说朱公子一战戡定了横涧山,甚是敬慕,特意前来投奔!”
“恕在下冒昧,你等可是儒生吗?”
冯国用笑道:“正是!我兄弟生于一个耕读之家,自幼修习儒业,因小有文名,在这定远一带的士林之中也算佼佼者了,呵呵!”
“好,好!如今咱这队伍上正缺操习翰墨之人呢!”
“
呵呵,朱公子见笑了!不瞒公子说,这文章究系小道,况且如今乃大乱之世,文章何足立命安身?所幸我等兄弟自幼熟习武术,也略通些兵法,是故能够在冯家庄一呼百应!
”
“
难得,难得!原来是两位文武兼资之才,咱这队伍越发兴旺了呵!”元璋话题一转道,“只是在下尚有一事不明,还望赐教!你等既是读书人,何故甘心追随我等做反呢?不怕背上不忠的恶名吗?
”
冯国用略一沉吟,笑道:“呵呵,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等几时食过君禄?想必朱公子也略有耳闻,我等儒户之地位当与一般军户及僧道之人齐平,可元廷另眼看待汉人、南人,南人儒生自入元以来即颇受贱视,皆要与一般民户那般承当赋役,真是旷古未之有也!元廷重吏轻儒,而南人科举名额少之又少,因此想走科举入仕之路,更是难上加难……如此荒唐、不公之立国,岂能得人心?又岂能得士心?且蒙元本非我中华正统,崛起之初杀戮我汉民无数,天道好还,今日岂不是报应之时?”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失民心者失天下,蒙元倒行逆施,确乎有报应之日!”元璋停顿了一会,方又道出心中长久的疑问,“
两位既是读书人,想必定有高见,恕咱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纷扰异常,不知可有何安定良策?”
冯国用早在走出家门以前,就已对天下大势与冯国胜及一干朋辈进行过一番讨论和思量,此次算是有备而来。实话讲,
元璋眼下驻扎的地盘都成问题,还真没到风云际会、纵谈天下的地步;但那卖草鞋的刘备,带着屡战屡败的拼凑之军,有幸遇到诸葛亮后,都能来一番
高屋建瓴的“隆中对”,此时正踌躇满志的元璋的这一问实在也不算过分,而且他主要关注的还是国家大势的走向及其个人的归宿。
面对元璋的这番问话,冯国用不禁沉吟了半晌,力道蓄过之后,才缓慢有力地说出了六个字:“有德昌,有势强!”
听到这几个字后,元璋先是心头一颤,然后拱手道:“在下愚钝,还请足下细细指教!”
冯国用于是进一步详细解释道:“我们南面的金陵,即今日之集庆路,有所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美誉,历来为帝王之都,
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南唐等,皆定都于此!相传诸葛孔明曾出游金陵,未尝不感叹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不瞒朱公子说,我等兄弟在五六年以前预感天下将乱,故而也曾到过金陵,到处观览游走,正是预做功课之意!”
冯国用看了看兄弟,冯国胜旋即补充道:“是的!我与家兄一直出游至苏杭一带,此地不愧为风华绝地,淮右焉能同日而语?真乃天下最富庶之区,若是我等可以据而有之,则大业先已有了稳固之凭借!又如北魏时陆叡所言:‘长江浩荡,彼之巨防,可以德昭,难以力屈。’若得江南,适足以同北朝分庭抗礼!”
元璋顿时被这番话激荡起了心潮,他竭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许久才道:“若果真有幸得了江南,至少兄弟们也不用挨饿了吧!至少在形势上也安全多了,这就是足下所谓‘有势强’了吧。”
“正是,朱公子果然是英明天纵!”冯国胜恭维道。
元璋微笑了一下,冯国用又进而道:“以今日形势来看,我等欲有所作为,
当先攻下金陵,定鼎于此,然后再命诸将四出攻伐,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近。如此,则天下不难定也!此所谓‘有德昌’之义。”
“好!果然还是你等读书人有见识,大有诸葛孔明之风嘛!眼下去夺金陵虽然有些痴心妄想,到底是个好念想……就请两位先生留置幕下,以备咱随时请益吧。”
说着,元璋就请了人去安排。
大家于是继续上路南下,不过元璋的心潮依然在不断起伏着——金陵距离濠州不过四五百里,若果然侥幸得了金陵,从此就真的成了越过龙门的金鲤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