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岳飞之死另有隐情:因揭皇帝不能生育伤其自尊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近读南宋人张戒的《默记》,便发现岳飞之死与赵构“伤自尊”多少有一点微妙的关系。

  宋高宗赵构虽贵为皇帝,可一生却难有皇帝至高无上的优越感。面对杀父、奸母、囚兄、灭国的仇敌金国,在强大的攻势下,却甘于称侄、称臣,年年朝贡。他前半生被金兵追得狼狈逃窜,后半生又被权臣秦桧所制,形同傀儡,虽有这么窝囊的一生,却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1岁,可见赵构是个心理素质极好之人。但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处伤疤,是忌讳任何人揭开的。

  这一伤疤就是他不能生育的隐情。

  公元1127年,赵构在金兵的追击下南逃至扬州。一日,赵构“偷得浮生半日闲”,刚准备与美女“放松”一下,忽报金兵已追来,在惊吓中落下了不举的毛病。而在此前,赵构唯一子嗣、年仅3岁的赵在战乱中早夭。无子继承自己的“光辉事业”,这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与耻辱。不得已,赵构秘密地从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中选择两个年幼的孩子,即赵与赵琢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人选。可是赵构迟迟不确定立谁为嗣子,显然他是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抱有幻想。可偏偏岳飞一次次建议高宗早早立嗣。据张戒《默记》记载,1135年正月,忠心耿耿的岳飞又一次不请自来,密谒赵构,建议赵构速立太子,以断绝金人在北方欲立钦宗儿子为傀儡皇帝的阴谋。可这次赵构实在是“伤自尊了”,怒斥道:“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可见掺和帝王家事,不断去揭开赵构那深藏已久的“伤疤”,让赵构大伤自尊,是造成民族英雄踏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