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不选择直接灭掉勾践的越国?

  却说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和谈,文种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地,伍子胥突然来了。

  伍子胥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赶来了。

  到了中军营帐,也不通报,大踏步直趋闯入,一眼就望见伯嚭和文种两个,站在吴王夫差的旁边。

  伍子胥怒气勃勃,喝问夫差道:“大王!难道你已经答应他们许和了吗?”

  夫差道:“是啊,寡人已经答应了。”

  伍子胥连声大叫道:“不可!不可!”

  吓得文种倒退几步,面如土色。

  夫差问道:“如何不可?”

  伍子胥谏道:“千万不可许和!咱们吴国与越国靠的太近,势不两立,若现在吴不灭越,将来越必灭吴!”

  因为吴越两国,同处东南半湿润地区,他们地缘相邻,语言相近,很多方面的相似度都非常高,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说,这两家公司同在一块地盘上,且主营相同,缺乏互补性,只构成竞争关系。

  因此,并购是必然的趋势。伍子胥主张吞并越国,是有他的道理的。

  但夫差有夫差的考虑。

  因为越国已被打的大败,哪还翻的起浪?夫差不想把精力都浪费在一个小小的越国身上,齐国,晋国,中原的市场大着呢,他要做真正的天下霸主!与越国许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伍子胥知道他的心思,所以又劝道:“大王!如果你想挥师遥击远方的秦国、晋国,就算你打赢了他们,但他们的土地并不适合我们居住,他们的车马也不适合我们乘坐。而越国就不同了,灭了他们,我们可以住他们的地,可以乘他们的船,我这都是为国家着想啊。”

  夫差一时语塞,不能对答,只好两个眼睛望着伯嚭。

  伯嚭缓缓上前奏曰:“相国说的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对,咱不能动不动就灭人之国,只知道用武力,是不会长久的。同一块地盘上并存两国,是自古就有了的,比如有秦国就有晋国;有齐国就有鲁国,他们都挨的很近,如果说吴越不能共存的话,那他们就更不应该共存了。如果说吴越水居,得了他们的土地车马没用的话,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国得到其他三国的土地车马就必定有用,可他们这四个国家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国家呢?所以说,因为挨的近就要灭了人家,是没有道理的。”

  伍子胥一愣,没想到这伯嚭还挺会反驳的。

  因为这伍子胥的脾气有点暴躁,顿时大怒,叫喊道:“难道说,先王的大仇,不报了吗!不灭越国,你们对得起先王吗!当初大家都一起发过誓,现在反悔了,是想连累我伍某不忠不义吗!”

  伍子胥把死去的吴王阖闾搬出来,强烈要求灭越报仇。

  夫差无话可说,又只好两眼望着伯嚭。

  只见伯嚭不慌不忙,说道:“如果说先王的大仇,越国不可赦免的话,那么相国您和楚国的仇就更大了,那您怎么不灭了楚国报仇呢?您怎么最终还是与他们和谈了呢?您不能因为自己要行忠厚之事,就让我们的夫差大王留一个为人刻薄的坏名声啊,忠臣不是这样当的!”

  伍子胥气坏了呀,可又反驳不了他,正没处发作,夫差开口发话了:“好啦,好啦,二位都是为了国家,就不要再争了,相国且退,等越国进贡的那一天,寡人保证分你一份就是啦。”

  伍子胥恨恨而去,边走边叹道:“今天你放了越国,他们用十年生养,再用十年练兵,不过不过二十年,吴国就完了!”

  这是伍子胥与伯嚭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夫差采纳了伯嚭的意见,不听从伍子胥的劝告。

  越国究竟该不该灭掉?按《君王论》的观点,凡是有能力灭掉的,就把他灭掉;对于灭不了的国家才让他归顺,先变为附属国以后再说。

  此时的越国,应该能灭掉,但很困难,代价太高,不划算。因为夫差还要养精蓄锐,抓紧时机,北上中原,争霸天下。

  楚国以前被他们重创过,需要休养生息;晋国正面临着被卿大夫们瓜分解体的危机;齐国的齐景公老了,也面临着被田氏家族取代的危机。这些大国都处在危险期,要是等他们恢复过来了,吴国再想称霸的希望就减少了,以后的出路又在哪里?

  所以,究竟哪一种策略更优,其实谁都不好说。这正是吴王夫差的困境。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夫差选择了北上争霸,也没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夫差对越国“从简”处理,怎样简单怎样办,既然可以再不费力的坐拥越国的收入财富,又何乐而不为呢?而越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签订不平等条约,敢于割肉,也不失为一种保命的策略。

  在这一点上,双方是一致的,所以很容易成交。

  于是,吴王夫差与文种约定,五月中旬,让勾践夫妇一起来吴国认罪。又留一万兵交给伯嚭守在哪里,如果过了期限,勾践不来,就灭了越国!

  都交代完毕后,夫差领着大军,先回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