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蜀汉伐魏出尽全力,连诸葛亮都深深感动了!
吕乂[yì]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他老爸吕常,曾受命送未来蜀主刘璋父亲刘焉入蜀任职。
当时天下大乱,到蜀地后,蜀中几派势力杀成一团,官道封锁,吕常竟不能回家,死在蜀地。
吕乂
他的儿子吕乂当时年幼,在缺少父爱下长大。吕乂争气,从小爱读书,尤喜弹琴,文雅气十足。刘备拿下益州后,吕乂因才华出众,进入刘备集团任职,后政声颇佳,吕乂升任绵竹县县令。
吕乂从小无父,饱尝人间疾苦,心地善良,爱民如子,治理地方,清声不绝。在蜀汉疆域里的县级城市官员中堪称楷模,于是蜀汉朝廷又提拔他为巴郡太守。
刘备征东吴死后,诸葛亮当权。随后的岁月里,蜀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伐魏。
诸葛承继刘备遗志,攻打魏国,出师频繁。但蜀汉相对于魏吴来说国力弱小,兵源粮草常有不足。连年征战,蜀汉各地执行征兵和筹集粮草任务压力极大,皆因所需量过大,有些地方难以短期凑齐。虽在诸葛亮强压之下不敢造次,但随着难度加大,而阳奉阴违者居多。
但我们这位杰出的地方管理者,堪称诸葛亮的铁杆粉丝。雷厉风行的吕乂迎难而上,总能每次超额完成孔明交给的征收任务,他无疑成为孔明北伐大计的积极支持者。
诸葛亮
由于孔明伐魏频度空前,前线甚至出现了逃跑的士兵。吕乂有一次征调五千人马,他恩威并施,送交军前,五千人马竟然无一叛离。孔明对其才干真是赞不绝口,视其为股肱。因汉中地区所辖甚广,离线很近,诸葛亮直接将其调任汉中太守,专督征兵和粮草事宜,可谓信任之极。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屡建功勋的吕乂又升任为蜀郡太守。
蜀郡为京城所在地,达官贵人极多,在此任上,吕乂因办一事而震惊全国。由于蜀郡是蜀汉中枢,户口众多,是蜀汉军队的兵源仓库。
而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很多不愿打仗的士兵开始逃跑,于是军政当权者吃空饷,搞得一片混乱。吕乂就任后,采用开导劝谕之法,希望本郡那些跑走的士兵能够回来。他的措施得当,工作到位,竟使脱漏军籍而自愿回来的人超过一万人,既解决了军士逃跑之困,又让吃空饷的人极具无奈。
吕乂之举算是让蜀汉上下皆服,后主刘禅更是渴望天天见到他。
后主刘禅
于是吕乂顺理成章进入中央政府,担任位高权重的尚书令一职。此职太重要了,蜀汉重要官员李严,法正,蒋琬,费祎都任过此职,实际权力相当于宰相。
不过吕乂作为地方官员办事游刃有余,但在中央任职负面影响竟然多了去。
朝廷里人事关系复杂,有背景的人太多,他的经验在这用不上。他一向以为对民众要宽仁,对官员要严格。可在地方上,他是老大,朝廷中到处是高官,藕断丝连,动一人就要得罪一片人。
担任尚书令以来,吕乂虽谨慎小心,注意言语之失,已够细微。不过执法严酷,显得不近人情,朝廷官员大多不喜欢他,于是名声受损。蜀汉官员背后皆称其不过如此,徒有虚名。
吕乂半生积聚的清名竟因在朝廷中难以平衡的关系网面前遭遇腰斩,心情郁闷。公元251年,他怀着诸多说不清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其“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真正确实是妥当之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