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是智慧还是悲哀?揭秘历史上那些自污的名臣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然而只有萧何笑到了最后。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是一个小官吏了。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了萧何,让他当了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萧何是文官,管的是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他做得极为出色。

  打下江山以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他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自己能够委曲求全。在日后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一如既往地唯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他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

  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思虑不到的地方。萧何的思路是全心全意为刘邦效忠,做到尽心尽力,安抚好百姓,忠于职守。可是,这其实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这样做会深得民心,会得到更多百姓的爱戴。

  此时,萧何的一个门客警告他:“你离灭族不远了!”于是,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主动败坏自己的名声,主动授刘邦以把柄。

  萧何能够侮辱自己的名声。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结果刘邦狠狠地批评了萧何,还卖了一个不追究他的人情,为此刘邦大为高兴。

  数百年后相似的一幕又出现了。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武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

  那话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萧何是自污,赵匡胤是主动去腐化手下的“军头”。

  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虽作战勇猛,但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忽然顿悟,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朝大将王翦那样,在出征灭楚途中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故意“自污”罢了。

  此后,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

  然而无论是自我腐化,还是被皇帝要求腐化,其结果都是暂时的,破坏作用都是巨大的。北宋的下场就很明显,在金的铁蹄之下,朝堂上除了一些腐化的官员外,竞然没有一个能够力挽狂然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