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起义军首领张乐行,死后侄子为他复仇
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太平天国一位特殊的“王”——沃王张乐行。
张乐行,安徽亳州人,他出身于典型的“富二代”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名震一方的大地主。张乐行之所以还要加入“造反”行列主要原因是:张家主要是靠“贩盐”、“开赌局”为生,和官府利益冲突严重,尽管花钱去“摆平”,但和官府的矛盾还是很深。再加上清政府实在太过腐败,太过欺压天下民众,而一向正直的张乐行对此很是不满。
1851年12月,张乐行眼看时机成熟了,拉拢一帮“盐贩”发动起义,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
一年后,张乐行觉得孤军做战力量过于单薄,于是选择了抱团取暖——在雉河集和18路“捻军”歃血为盟,结为生死兄弟。之后,他被推举为盟主。之后,他花了四年时间,使得手下军马超过了10万人马,于是自称为:大汉明命王。随后,势力如日冲天的张乐行横扫淮北清军如,天下为之震动。
为此,清廷派重点去围剿。结果在亳州大战中,因部下叛变,他所率的“捻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之所势单力孤的“捻军”选择了“死守坚城”的做法。
就在他情势危急之时,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向他投来了橄榄枝,张乐行于是带领所属的7万军队选择了第二次抱团取暖,他顺势加入了太平天国的阵营,共同对付清军。
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捕的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当过六安,上三河尖,招引张乐行。那知张乐行先发龚德树、苏老天半路相迎。当即计破霍丘县,攻破此城,交张乐行为家。”张乐行加入太平天国后,不但有盟军支持,而且还有自己的根据地,这对他来说当然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当时洪秀全对王爷还没有“滥封”,因此张乐行“沃王”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对此,张乐行很是感动。
然而,随后,张乐行却和太平天国产生了“间隙”,原因是三个字:挖墙角。挖什么墙角呢?
原来太平天国后期的绝对双骄陈玉成和李秀成因为形势的需要,不由从他的
“捻军”中挖掘人才。刚开始,张乐行也不介意,凡正都是一家人。但后来越来越频繁,他感觉自己所率之部都要被“归化”了,心中自然也就有了不满,之后他有点满足于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不图发展了。
但他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1863年2月,清朝最厉害的秘密部队僧格林沁率2万铁骑出动,再加上各路清军、团练配合,一起合围张乐行。当时的太平天国风雨飘摇,自顾不暇,因此支援部队也几乎没有。张乐行在被围攻数月后,眼看要炮尽粮绝了,只好出城与之决一死战。结果就在这时,捻军长枪队首领董志信却给他背后捅了一刀——投降了清朝,反戈一击。腹背受敌的张乐行大败而逃。结果在逃亡的过程中,捻军蓝旗首领李勤邦也选择了叛变,他联合安徽巡抚英翰,把张乐行及家人都活捉了。
之后,清朝给予的判罚是:凌迟处死。
行刑时,张乐行视死如归,一声吭声。清军恼怒之下,直接将他儿子张熹的肉塞进他的嘴巴里面,场面十分残忍。而张乐行的妻子杜金蝉给的处罚方式是——骑木驴,场面十分恐怖。
然而,张家人并没有就此被斩尽杀绝,两年后,接过张乐行衣钵的侄子张禹爵率捻军在山东高楼寨设下“口袋阵”,结果成功歼灭僧格林的蒙古铁骑7000余人,僧格林沁慌乱之下向麦田逃跑,被小兵张皮碰了个正着,一刀斩于马上,僧格林沁和他的铁骑从此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