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淝水之战胜利,其战争的的主要细节是什么?
谢玄淝水之战胜利,其战争的的主要细节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辈遂已破贼。”
东晋太和八年(公元383年)十二月,当前方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传来时,谢安正在下棋,听到捷报后却只是这样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然而在他归家途中,却也因为太兴奋而在跨门槛时不知不觉把鞋都撞坏了。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世说新语》)
其实淝水之战的胜利,无论是对于谢安,还是对于整个东晋王朝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忍不住要高呼狂喜的事,谢安能忍人所不能忍,已足百代流芳。
不过,关于淝水之战,这绝不是一次侥幸的胜利,但也绝没有如传说中的那般神奇。
陈郡谢氏,这支在孝武帝时期代谯国桓氏而崛起的门阀势力,到了谢安这一辈,才真正的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东晋南朝名副其实的“当轴士族”。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而谢安作为一个政治家,其尤为杰出的地方,在于他能如前朝王导一样,平衡各世家大族的利益。在东晋门阀政治的大环境中,左右折冲,上下连结,即凝聚了各方势力,又打造了一支百战成钢的精英部队:北府兵。
前文已经提到,淝水之战前,谢安已经派侄子谢玄去广陵招募了一支足以制衡桓氏势力的军队,并且牛刀小试,在淮南之战中展露锋芒。再经过几年的整备,这支北府军已经发展成为真正的东晋主力部队,麾下以谢玄为首,刘牢之、何谦等,猛将如云。
谢玄,亦是谢氏芝兰玉树中最杰出的一位。谢氏多文采风流的文士,如谢灵运、谢道韫、谢朓等,而谢玄则是以武略见长。他不仅一手创建了北府军,而且还带领着这支兵马横扫天下,淝水之战则是他光辉战绩的顶点。
太和八年(公元383年)八月,苻坚倾前秦全国之兵南下攻晋,大军浩浩荡荡,号称90万。而东晋能组织起来的对抗力量,不过区区8万,以如此弱势兵力,去对抗虎狼之强秦,无异于以卵击石。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秦军总量10倍多于晋军,当时苻坚如果采用部下的建议,据河岸正面和东晋打,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很可能就属于前秦,那么中国历史上恐怕就又要出现一个统一的大秦帝国了。
然而苻坚急功近利,听信了谢玄的鬼话,将军队后撤,企图等晋军渡河时再半道截杀,谁知一退不可收拾。前投降过来的襄阳守将朱序又在后方大喊:“秦军败矣!”导致秦军阵脚大乱,苻坚弟苻融(当时秦军统帅)紧急跑马压阵,却马失前蹄,被赶上来的晋军斩杀。秦军至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溃千里,鼎盛之秦骤然陨落。
如果说,谢安主政,是东晋朝内的一根定海神针。那么其侄谢玄领军,则是一根棒打天下的金箍棒。所以连前秦这头凶蛮的虎狼巨兽,也倒在了他们的面前。
不过,东晋8万对前秦90万,这个数字对比,显然是被故意夸大了。
实际上,前秦军的总量也许有这个数字,但这只是苻坚将全国男丁十抽其一而临时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聊壮声威而已。真正能够战斗的,其实最多不过《资治通鉴》中记载的30万先锋军。
这30万先锋军,被西线桓冲的攻势分去了5万,又在淝水之战前就被打掉了10多万。其中卫将军梁成所率的5万,屯于洛涧,被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军全歼。平南将军慕容暐则率军屯于郧城,听说梁成被杀,“弃其军奔还”,损兵不下3万。冠军将军慕容垂,率军3万,但“唯垂军独坐”,根本没参加战斗。这样在淝水之战中,真正参战的秦军,最多只有14万人。
而东晋方面,除了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军,还有胡彬的5千水军,桓冲“入卫京师”的3千和刘牢之的5千军队参战,加上俘虏梁成的3.5万人,东晋兵力已达13万人以上,和秦军其实是旗鼓相当。
而在士气、纪律、战斗动机等方面,无疑东晋的北府兵主力更胜一筹。再加上东晋朝内的团结和将帅的能力卓著,北府军才能一鼓作气彻底击垮前秦,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