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韶:晚清政坛上的不倒翁,慈禧太后称其为琉璃球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文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中国历史上政坛中的“不倒翁”,
最为著名的末过于五代时期历任数朝而不倒的宰相冯道了,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凭借着圆滑的为官处事之道,冯道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时间到了清朝末年,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的官员也分化出保守派、洋务派及清流派等多种类型。风云变幻之际,有一位曾任尚书、总督、军机大臣、大学士的重臣,凭借着六个字的为官之道,成为了晚清政坛上的不倒翁,此人便是王文韶。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杭州人,咸丰二年进士。同治间任湖南巡抚,光绪间权兵部侍郎,直军机,后任云贵总督,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至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初任户部主事,后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他的官运亨通源于同治年间,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担任湖北按察使,在之后的短短四年之后,王文韶就当上了湖南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1878年(光绪四年)3月,署兵部左侍郎,并在军机处上学习行走。1882年(光绪八年)末,王文韶兼署户部尚书。到了光绪十五年时,王文韶升任云贵总督,成为了疆臣,他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压农民运动和苗民起义。1895年8月,清廷命李鸿章入阁办事,“实授云贵总督王文韶为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
晚清的政坛,政局变幻莫测,政敌互相倾轧,最高统治者的想法更是变化无常,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王文韶可谓参透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王文韶的滑头,一来表现为装聋作哑,逃避责任,二来表现为和稀泥,谁也不得罪。老年耳聋,于他人是疾病,于王文韶则如恩泽,遇到不便表态的事情,哪怕他听清了,依旧装聋,一问三不知,惟余一张笑脸,李伯元在《南亭笔记》讲到一件事: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慈禧太后问王文韶的意见如何,王只莞尔而笑,太后再三追问,王仍微笑而已。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球!”王仍笑如前。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清末大吏梁士诒在给其父的一封信里说: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可见其为官处事的作风已经早已闻名于朝中。
清末笔记《金銮琐记》记录的一则故事中说道:义和团兴起,王文韶认为不堪大用,于是上疏朝廷,主张不宜围攻使馆,与列强交恶,结尾则道“如以臣为荒谬,臣亦不敢胶执己见”,大权在握的端郡王载漪拿到上疏,以为当杀,读至结尾,遂不加罪,“人谓王文韶不愧水晶灯笼之名”,其圆滑至此,可谓是无人能及。在王文韶的眼里,所谓为官之道,不过六字而已,那就是“多磕头,少说话”,凭借着这六个字,王文韶的官也是越做越大,直做到了军机大臣、大学士的高位。
当然,王文韶在政治上也并不是一无所用,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并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一批人才。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时,王文韶以七十岁高龄徒步追随慈禧太后西逃,深受慈禧赏识。返京后转授武英殿大学士。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王文韶死,谥文勤,赠太保衔。《清史稿》对王文韶的评价是:“文韶历官中外,详练吏职,究识大体,然更事久,明於趋避,亦往往被口语。”清人何刚德说:王文韶“人极圆通,人以琉璃球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