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保住上万疆土的李鸿藻与李鸿章是什么关系

  曾历任晚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的李鸿藻,由于其名字和李鸿章只差一个字,常常被不熟悉清史的读者误读,以为其和李鸿章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同族兄弟。其实这“二李”只是同朝为官而已,名字相近只是巧合。

  李鸿章是安徽人,李鸿藻是河北人,毫无血缘关系,但他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两人都是晚清牛人,其政治地位难分伯仲。其二,两人都是孔继勋的门生(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甲辰科,孔继勋以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副考官时录取李鸿章、李鸿藻为举人)。

  李鸿章的胞兄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也是晚清的封疆大吏之一,在晚清史上的曝光率也很高,李鸿章的弟弟李凤章也曾与两位哥哥并列封疆,李鸿章家族人才济济盛极一时,所以导致大家误以为李鸿藻也是李鸿章的哥哥或弟弟。

  其实,李鸿藻与李鸿章非但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政见不同,还是朝中的死对头。李鸿藻是“清流派”的主将,而李鸿章则是“洋务派”重臣。李鸿藻曾策动“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甲午之战时,李鸿章以直督主和,当时的翰林则一致主战,李鸿藻以礼部尚书之职主战,布告中外对日宣战的诏书都是李鸿藻一意坚持颁布的。北洋军队战败后,李鸿藻向朝廷主张杀李鸿章以谢天下。他还曾对光绪皇帝说:李鸿章的专横跋扈不亚于年羹尧和和。

  李鸿藻的最大功劳是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

  1871年5月(同治十年四月),沙俄借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而出现的边疆危机,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并由此向周边渗透?1877年,左宗棠率军队击败阿古柏。187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就要求归还伊犁等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然而,崇厚竟于次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领土,并使我国主权蒙受巨大耻辱。李鸿藻坚决反对该条约的签订。在朝廷,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发动清流派弹劾李鸿章用人不当,奏请皇上治崇厚擅订之罪,并要求改派使节出使俄国修改上述条约。

  清朝政府也以此约“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拿问。在李鸿藻、张之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改派出使英法公使曾纪泽(曾国藩之子)兼任出使俄国公使,赴俄谈判改约。经半年多交涉,曾纪泽与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和俄驻华公使布策于1872年2月24日在俄国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终于争回了《里瓦几亚条约》失去的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以及诸多军事要塞和关口,更正了许多有关分界及通商条款,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

  李鸿藻有三子,均出生于绳匠胡同。长子兆瀛,早亡。次子焜瀛,字符曾,官至邮传部侍郎。三子也就是小儿子李石曾1906年就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他是勤工俭学运动的最早倡导者,还是故宫博物院的首任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