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为什么没有岳飞?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为什么没有岳飞?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宋理宗钦定的宋朝功臣,其中北宋16位,南宋8位,而这24人中武将仅有5位,他们分别是韩世忠、曹彬、潘美、曹玮和李继隆。但要说宋朝最著名的武将,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岳飞,为什么岳飞没有入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当时岳飞身背千古奇冤,所以没办法入选。宋理宗的选择明显是偏向文臣,这应该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宋朝武弱多半还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
岳飞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将,与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尤以军功最为卓著,位列“中兴四将”之首。
可是,这“中兴四将”中,张浚、韩世忠荣获“昭勋阁”功臣受到表彰,得享哀荣。而“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却被拒之于“昭勋阁”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宋理宗修建“昭勋阁”的意图
“昭勋阁”是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两宋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而专修的荣誉阁,他钦定了从宋太祖至宋宁宗期间的赵普、薛居正、王旦、李沆、曹彬、石熙载、吕夷简、司马光、潘美、李继隆、赵鼎、王曾、韩忠彦、曹玮、吕颐浩、韩琦、曾公亮、富弼、韩世忠、张浚、赵汝愚、史浩、陈康伯、葛邲24位功勋赫赫的文臣武将入列,将其画像挂入“昭勋阁”供奉,配享帝王宗庙待遇。
宋理宗赵昀之所以要修建“昭勋阁”,缘于他在即位(公元1224年)之初,长达十年被权臣史弥远挟制而不能亲政。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才独断朝纲。想有一番作为的理宗皇帝决心光复先祖荣耀复兴大宋基业,便大刀阔斧,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肃财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端平更化”。
要深化改革,肯定需要一大批忠心耿耿听命于自己的能臣干将效力。宋理宗就想了一个办法,仿效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的举措,修建宋朝的“昭勋阁”,旨在向南宋臣民昭示自己不忘文臣武将的功德,只要追随于他,做出盖世功业,必然得到丰厚的回报,以期理想中的当世精英挺身而出,为之建立不朽功勋,复兴大宋帝国曾经的辉煌。
二、宋理宗钦定入列“昭勋阁”的二十四功臣
因大宋朝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的,为防止拥兵自重的武将们效法于他,赵匡胤便确定了“重文抑武”的大宋立国之策,要求大宋历代帝王必须遵循此规。为此,宋理宗在钦定“昭勋阁”人选时,罗列了三条规定。
第一条就是向文臣倾斜,重点向开国功臣倾斜。分配比例上,北宋占三分之二,南宋占三分之一;
第二条是入选的文臣须担任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级别即省部级以上的重要职务,应配享帝王宗庙;
第三条是针对入选武将的考量,对重出巨大贡献的省部级以上的武将,也须配享帝王宗庙,但只是象征性地考虑五个名额,亦向开国功臣倾斜,北宋四个,南宋一个。
于是,在入选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榜单中,北宋文臣占了十二位,武将占了四位;南宋文臣占了七位,武将只有一位。北宋、南宋两朝武将上榜的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和韩世忠五人。
北宋十二位文臣是:
开国功臣、名相赵普,后封韩王,配享宋太祖庙庭。史学家薛居正,曾任太仆射,后追赠为太尉,配享宋太宗庙庭。以孝闻名的石熙载不仅任过兵部尚书,还深得宋太宗信赖,他去世后,是宋太宗唯一亲自看望的大臣,自然配享宋太宗庙庭。名相李沆、王旦配享宋真宗庙庭。名相王曾、吕夷简配享宋仁宗庙庭。名相韩琦、曾公亮配享宋英宗庙庭。名相富弼配享宋神宗庙庭。主修《资治通鉴》的尚书右仆射司马光,配享宋哲宗庙庭。名相韩书彦配享宋徽宗庙庭。
北宋四位武将是:
曹彬以“北宋第一良将”的头衔,配享宋太祖庙庭。开国名将潘美因资历深厚,又追随太祖扬名立万,配享宋太宗庙庭。因“三都谷之战”而成名的名将曹玮是曹彬第四子,配享宋仁宗庙庭。名将李继隆长期镇守西北边防,且是明德皇后长兄,配享宋真宗庙庭。
南宋七个文臣是:
名相赵鼎与有“救驾”之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配享宋高宗庙庭。名相陈康伯、史浩配享宋孝宗庙庭。名相葛邲深得宋孝宗重用,后受封卫国公,配享宋光宗庙庭。名相赵汝愚是宁宗皇帝当太子时的老师,自然配享宋宁宗庙庭。
紫岩先生张浚不仅是“中兴四将”之一,亦有“救驾”之功,更重要的一个因素,他还是有名的文臣,担任过右相。与赵普被宋理宗当作宰相的典范而入列“昭勋阁”。
南宋唯一的一个武将指标给了名将韩世忠。
三、在宋理宗看来,韩世忠是南宋名将中入列“昭勋阁”表彰的最佳人选
1090年出生于陕西绥德贫苦农民家庭的韩世忠,他年长岳飞13岁,自小习文练武,是宋高宗时期与岳飞不相上下的“文武全才”,其词作有《临江仙》、《南乡子》等存世。
18岁入伍的韩世忠是“主战派”的中坚力量,在抗击西夏、抵御金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有名的黄天荡之战,就是韩世忠成名的经典战役。他训练的“背嵬军”,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抗金、平叛中立下汗马功劳。
更重要的是,韩世忠还立下“救驾”的盖世之功。1129年,登基不过3年的宋高宗赵构在杭州遇到一场灾难,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苗刘之乱”),杀死枢密院事王渊,欲逼宋高宗退位。韩世忠、张浚与江东安抚制置使吕颐浩临危受命,集结兵马火速赶到杭州,击败苗、刘叛军,成功解救宋高宗赵构。
为此,韩世忠得到宋高宗看重,历任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受爵位咸安郡王,被称为“固将帅中社稷臣也”,得以安度晚年,公元1151年病死,卒年63岁。死后,被宋高宗追赠为太师、通义郡王。后来宋孝宗追封其为“七王之一”的蕲王。
宋理宗在钦定“昭勋阁”功臣人选时,认为韩世忠的“武”功远超过“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只有韩世忠配享宋高宗庙庭,于是把他作为南宋名将的代表入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四、岳飞何以不能入选“昭勋阁”
岳飞,字鹏举,公元1103年出生于河南汤阴的农村家庭,深得母亲的严格管教,有名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岳母在其后背上刻下的爱国教育的经典训字。他自小习武,熟读兵书战策,后来成为超过韩世忠的“文武全才”,不仅以“主战”抗金弛名,那首《满江红。写怀》也广为传诵。
岳飞20岁时入“敢战士”从军,在相州生擒贼寇贾进、陶俊,后追随老将军宗泽南征北战,屡立军功。金灭辽入侵南宋后,力主抗金的岳飞训练出军纪严明的“岳家军”,成为最主要的抗金力量。岳飞两度挥师北伐,攻取商州、虢州,收复郑州、洛阳,取得了襄阳之战、郾城之战、颖昌之战等等有名的战役胜利,一路所向披靡,直抵朱仙镇。以完颜兀术为首的金军曾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钦佩之语。
但就是这样一个从底层走来、取得赫赫战功的优领将领,且令对手也由衷敬佩的抗金名将岳飞,因主和的宋高宗赵构无意于与金国对抗,兼之岳飞为人正直,犯颜直谏的秉性又令宋高宗不满。
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驻防江州的岳飞得知金廷要放归扣押的钦宗之子赵谌还朝,在担心金廷干扰南宋时政下,岳飞便提议宋高宗早立养子赵瑗为太子。
此举令宋高宗极不高兴,认为他的军职还不足以提议此事,且其提议有伤他的朝政,不利于他倡导、标榜的“迎还二圣”旗号。
这个事成了宋高宗心里的一个梗,如今见岳飞直抵朱仙镇,担心他直捣黄龙后“尾大不掉”分庭抗理,或者寻机谋反,便密令奸相秦桧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向朱仙镇进发的岳飞火速班师回朝。岳飞无奈返回朝堂,不久,被“莫须有”的罪名下狱,连同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残忍杀害。岳飞死时,年仅39岁(公元1142年)。
千古奇冤的岳飞就背上罕见的“莫须有”罪名,打入十八层地狱,不配享帝庙,不能入选“昭勋阁”。
尽管后来宋孝宗赵瑷为岳飞平反昭雪,将岳飞礼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宋光宗赵惇追赠岳飞谥号“武穆”;宋宁宗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但宋理宗即位后,改封岳飞谥号为“忠武”,不享受高级干部待遇。
就这样,被“莫须有”罪名诬陷、以致英年早逝的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历史的千古遗憾。他既没有像张浚那样得到拜相的机会;作为抗金名将,尽管因累获军功一步一步迁任修武郎、武翼郎、统领、都统制、武功郎、武经大夫、检校少保、招讨使、宣抚使等军职,但职务最高时也只相当于集团军司令员,不过是省部级干部。
即便受封张武昌郡开国公、鄂王,都是虚衔而已。
最核心的受制因素是得不到宋高宗的认可,不是宋高宗喜欢的武将。当宋高宗认为不需要岳飞效力时,便找了一个“莫须有”罪名,很荒唐地把岳飞治于死地,岳飞于是有了所谓进不了帝王庙堂的“瑕疵”,自然不能成为南宋武将的代表,不配享受宋高宗庙庭,当然也就不能入列代表大宋文臣武将最高荣誉的“昭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