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始皇作为第一位完成一统的君王,秦始皇为什么不杀功臣

  秦始皇杀功臣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虽然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多有残暴一说,但在处理功臣一事上,秦始皇的表现令人意外,他并没有为难或者诛杀过功臣。其实秦始皇作为第一位完成一统的君王,他根本就没必要诛杀功臣,这些功臣就算功劳再高,也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后世皇帝的处境则和秦始皇不同,他们往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而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有时候只能兔死狗烹。

  公元前221年,已经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嬴政,认为称王已经不能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封为皇帝。

  古语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那么,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有没有杀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呢?

  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里,涌现了许多功臣。他们分别是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李斯等(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王翦是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生于公元前269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持续了差不多10年。其中,打得最辛苦的是灭赵和灭楚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堪称硬骨头,都是被王翦啃下来的。公元前208年,王翦在61岁高龄去世,寿终正寝。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参与了攻灭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的军事行动,是灭魏和灭燕的主要功臣,还率部俘虏了赵国代王赵嘉,给赵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王贲因功受封为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史书上就没有王贲的记载。

  蒙武是秦国名将蒙骜的儿子,是蒙恬、蒙毅的父亲。蒙武是王翦的得力助手,多次配合王翦出战。公元前224年和前223年,王翦了两次率领大军攻打楚国,蒙武都担任副将随行。这两次战争,第一次斩杀楚国名将项燕,第二次俘虏楚王负刍,蒙武都居功至伟。蒙武大约于公元前219年去世。

  不过,蒙武的两个儿子蒙恬、蒙毅下场不大妙。秦始皇去世后,他们先后被赵高、秦二世等人陷害而亡。这笔账,算不到秦始皇头上。

  李信是一名强壮勇敢的将领,在秦军里属于“少壮派”。公元前226年,李信与王贲一起率部攻打燕国时,将秦始皇痛恨的燕太子丹狂追不舍,一直追赶到辽东衍水,迫使燕王喜将燕太子丹杀掉。不过,公元前225年,李信在率部攻打楚国时,因轻敌吃了败仗。后来,李信吸取教训后,在灭燕和灭齐之战中立下功劳。其后,李信的事迹不见记载。

  王离是王贲的儿子,章邯是秦朝最后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活到了秦朝末年。王离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俘,后去向不明。章邯在废丘被刘邦打败,挥剑自刎身亡。

  李斯是一名文臣,在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秦朝建立后,被拜为丞相,制定礼仪制度、法律制度,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秦始皇死后,李斯遭到赵高嫉妒,被秦二世以谋反的罪名少杀掉,夷灭三族。

  秦始皇还没当皇帝前,因为吕不韦祸乱宫闱,将他全家流放到蜀郡。吕不韦在途中饮鸩自尽。这恐怕不能算秦始皇杀掉功臣吧?

  综上而言,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没有杀掉一名功臣。这是为什么呢?身边有王翦、王贲、蒙武、章邯等一批虎狼之将,难道他不怕“功高震主”吗?

  这与秦始皇拥有强大的自信有关。

  秦始皇做皇帝时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他的个人能力又非常强大,不管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国家治理能力都属于首屈一指。他根本就不担心,也不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因此,根本用不着对功臣严防死守,甚至随便找一个借口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