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躬是什么人?谢躬之死对刘秀的崛起有多大的帮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谢躬之死对刘秀的崛起有多大的帮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谢躬是更始帝刘玄的尚书令(秘书长),更始二年春,受命率领六路人马,前往河北,与招抚使刘秀配合,共同消灭伪帝王郎。
当然,这是明的任务,他还有一个暗的使命——监督控制刘秀,不排除以极端手段除掉刘秀!
不过谢躬不但没完伤着刘秀一根毫毛,反被刘秀忽悠死了。
刘秀与谢躬
谢躬到达冀州时,刘秀已经度过了九死一生的逃亡生涯,缓过气来的他,正在围攻阻挡王郎。王郎也不是吃素的,他趁刘秀围攻巨鹿之际,派人抄了刘秀的后路,拔了他的大本营信都。
信都城里住着众多将领的家眷,王郎命令这些将军们速速投降,否则拿他们的家属祭旗。巧得很,谢躬到了,不等王郎的人站住脚,他就又夺回了信都城,替刘秀解了围。
而后两军配合,南北夹击,终于攻克邯郸,追杀了王郎。
王郎一死,亲密合作的刘秀与谢躬,立刻产生了龃龉。起因是两件事,第一件事,谢躬部下不听管束,四处劫掠:
“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
刘秀
谢躬的部下劫略确实不妥当,但关你刘秀什么事呢?人家凭什么听你的?谢躬才是他们的领导!你一个招抚使,与尚书令没有统属关系生哪门子的气!
第二件事,刘玄令刘秀返朝述职,刘秀拒不听命: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
这就清楚双方的龃龉何来了,原来刘玄对刘秀不放心了,原以为派刘秀出使河北,动动嘴,说降一些地方官而已,没想到人家凭一根拐棍(节仗),把自己做成了帮主,拥兵十几万!偏偏刘秀真的不听话了,一副跟刘玄分道扬镳的架势,处置刘秀可能的反叛,就是谢躬的另一项任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干脆把刘秀的“深忌之”,解读成刘秀想拉拢谢躬,谢躬不为所动,搞得刘秀对谢躬“由爱转恨”。
刘秀与谢躬
两支军队同住一城,分别驻扎,各怀鬼胎,司马光还记载了一则《后汉书》没有的内容:
“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
两个人多次冲突,谢躬总想袭击刘秀,苦于刘秀兵势太强,没机会下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可靠不可靠呢?我认为逻辑上可靠,史实上不可靠。《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而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所以有很多个人加工的成分。《后汉书》没有记载,说明这件事就是司马光编的,但是从逻辑上又是说得通的。
谢躬的妻子曾经对谢躬说:“你与刘秀长期不能相容。”很明显,两人的矛盾是公开化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谢躬一心效忠刘玄,与刘秀死杠,刘秀怎么办?
刘玄
刘秀很挠头,他还不敢与刘玄撕破脸,虽然有了十几万大军,但形势还不能盲目乐观。在刘秀拒绝回朝后,刘玄立刻派苗曾为幽州牧,将投靠刘秀的渔阳太守彭宠,和上谷太守耿况撤换,整个幽州十万精锐大军,站到了刘秀的对立面。
没有了幽州的支持,难说刘秀的十几万人里面,不出现几个倒向刘玄的,本来你刘秀就是刘玄的打工仔嘛!咝——难办!
再难也难不倒刘秀聪明的脑瓜,他对谢躬制定了一个目标,一个基本策略,一个目标就是——干掉他!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忽悠死他!
此后,刘秀改变了对谢躬的态度,“然每有以慰安之”。时不时去慰问慰问谢躬,拍拍马屁:
“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
刘秀
谢尚书啊,您真是一位能人呐,佩服佩服!谢躬就喜欢戴高帽,被忽悠得心里暖暖的,越看刘秀越可爱,白面书生一个,哪像造反派,皇上真是多事,撤兵!他下令数万人马撤到四十公里外的邺城驻扎。
唉,这么低成本的糖衣炮弹居然管用!接着,刘秀的糖衣炮弹要开花了。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
刘秀直接给谢躬搞了个“鸿门宴”,请谢躬和马武参加,结果没找到下手的机会。后来,刘秀搞了个策反行动,他悄悄找到马武,许诺将渔阳上谷精锐骑兵给他,马武心动了。
行刺不成,又一个大阴谋开始实施。某一天,刘秀让人给谢躬递来一个消息:我准备攻打驻扎在谢犬(今沁阳市东北)的青犊军,这伙流匪肯定不是我的对手,必败无疑。青犊军一败,山阳(今焦作市)的尤来军必定惊慌失措地向北逃窜。以您的神武,在北面拦截,这伙人还不是你囊中之物!
谢躬一听,好啊,文叔兄弟够哥们,好事没忘了我,打完仗再请你喝酒!兴冲冲就要披挂出征,谢躬的老婆一把拽住他:
刘秀
“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人备,终受制矣。”
你跟刘秀从来就尿不到一块,还听他的鬼话,一点也不防备,是不是想找死?谢躬瞪老婆一眼:滚犊子,兄弟之间的事,你懂个屁!
谢躬这一上马,栽了个大跟头。尤来军确实被刘秀吓得向北窜逃,也正好被谢躬拦截住了,谢躬一顿狂追,将他们赶到一个山下,跑不了了。结果狗急跳墙了,毫无生机的尤来军发疯似的反扑,把谢躬打得抱头鼠窜,折了几千人,灰溜溜地逃回邺城。
当谢躬进了城,还没来得及把大气喘完,旁边窜出一群人,亮晃晃的大刀片子架在了他脖子上。原来,谢躬带领主力出城后,刘秀派吴汉和岑彭偷袭了邺城,毫不知情的谢躬,就这么落入刘秀的圈套。
吴汉也不跟谢躬废话,让他跟老婆见一面,说一句“悔不听贤妻言”,然后双双被枭首。
吴汉
谢躬的死,对刘玄来说损失惨重,也加速了刘秀的单飞。为了防止刘秀背叛,刘玄在幽州安插了苗曾,在冀州安插了谢躬,尤其是谢躬,对刘秀实施了贴身防守,没想到这家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这么被人忽悠死了!
这就是刘玄对刘秀失控的一大失误:所用非人!
所用非人,精心安插的两把尖刀轻易折了
以上事迹明显看出,谢躬此人就是个糙哥,忠心有余,智谋不足,领兵打仗,直来直去或许称职,刘玄偏偏让这样的人当秘书长,想想看,李逵当秘书长是什么风景!
假如刘秀已经背叛,让谢躬过来平叛没问题,可是,眼下状况,需要谢躬跟刘秀斗心眼,谢躬本就缺这玩意,拿什么跟刘秀斗?还不如让谢夫人披挂上阵!
所以,错不在谢躬,而在刘玄,刘玄也是个缺货!你再看他安排到幽州的另一个人苗曾,就知道刘玄有多缺。
刘玄
苗曾一到任,立刻撤换了渔阳上谷二郡的太守,将幽州十万大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幽州的军队大多是对付匈奴人的精锐骑兵,相当于现在的装甲部队。刘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企图征调他们,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软的不行来硬的,阳的不行来阴的。刘秀派吴汉领着二十骑,持他的使节跑到苗曾驻地。苗曾傻乎乎地出城相见,吴汉多一句废话都没有,冷不丁直接砍翻苗曾,夺了大印,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这么把十万大军给刘秀领回来了。
可见,苗曾也是个二货!
这么重要的两项任务,刘玄安排了俩傻缺去执行,你说该骂谁?
估计不足,事事落在刘秀后面疲于应对
刘秀
王郎称帝确实有偶然性,估计不足尚可以理解。刘秀在河北九死一生,辗转腾挪,奇迹般地站住了脚,还弄到两三万人马,刘玄叹服之余,是不是该留个心眼了?旬月之间,刘秀又通过娶二房,收获了十万大军的嫁妆,刘玄再不哆嗦一下,神经也太粗线条了吧?
事实上,刘玄还沉浸在对刘秀工作成果的兴奋之中,没有防备。比如,刘秀被王郎偷袭了信都后,谢躬派人帮刘秀夺回信都,又老老实实把信都还给刘秀,这就是明证。
直到刘秀明确拒绝回朝,就差直接把辞职书递上去了,刘玄才明白咋回事。你看人家朱鲔,刘秀请求出使河北时,就坚持认为此人靠不住,不能放他走。刘玄识人眼光真是太拙劣!
如果说,刘秀翻脸之前,刘玄尚有一丝幻想,既然都不听话了,是不是要好好筹划一下,对刘秀的监控级别要提升一格?
起码有几个动作可以做:
一、换防:将幽冀二州的官员大面积调职,让听命于刘秀的官员离开原岗位,变相夺兵权;
二、分化:给刘秀的随行官员封官加职,遣往其它地方就职,让刘秀失去臂膀;
刘玄
三、增兵:向河北征调几只军队,围困住刘秀;
四、调动:征调刘秀大军出河北,在军队移动过程中找机会动手。
等等策略都可以尝试,至少不能坐以待毙。哪怕学刘秀,用最粗暴的方式,直接干掉他,也总比什么不做,处处被动强。
相对于刘秀奇快的反应速度,狠辣的处置手段,果敢的决断能力,刘玄就是个小学生,毫无预判能力,也没有行动能力,事事被动挨打。
策略失误,招抚使军政一把抓不受制约
刘秀这个招抚使权力不是一般的大,他能随便任命官员,比如,邓禹找到刘秀时,刘秀就对他说:“你想当什么官,我有权立刻任命你!”他还有军权,可以随时征调境内的各驻军,幽冀二州的官员必须听从他的命令。
此外,他还可以征兵追饷,对地方官员生杀予夺,总之,在河北之地,他就是皇帝。
刘秀
这种不受节制的权力,给更始政权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前往蜀地招抚的官员,仗权欺人,祸害百姓,结果公孙述一怒杀了使臣,自己关门称帝。比如,同在河北的招抚使韩鸿,企图拿掉上谷太守耿况,安插自己人,差点逼反耿况。
刘秀倒是没干混账事,却干了生反骨的事!原因就是不受节制啊,可以任意发展私人部曲,一旦得势就是尾大不掉。
像这种重大的出使工作,工作组至少有三名核心成员,刘秀作为正使外,起码还要配备两名副使,一名类似于监督人员,负责与朝廷沟通,一名将军,负责军队的指挥。也就是说,你刘秀有什么军事行动,必须通过将军的手实现,自己不能直接控制军队,而且你的一言一行都在监控之下,不让你形成私人部曲。
事实上,刘秀一百多随员,都是个人亲随,没有人能监督他,更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不失控才怪!
就这样,刘玄拙劣的表现,不但让自己输掉了河北,还帮刘秀培植起了强大的势力,又给了他一块立足之地。刘玄这么贴心,刘秀不单干都不好意思!
谢躬死后半年,羽翼丰满的刘秀终于大声对刘玄说拜拜,并在河北鄗县正式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