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南京发现被盗明墓,揭开郑和下西洋第二大谜团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航程之远、声势之大,在此前无人能及,从而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增强了我国的影响力。关于其航海之行,除了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让考古专家非常感兴趣外,留下的众多谜团也吸引了许多专家跟学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其中的第一大谜团莫过于下西洋的目的,有人说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大国影响力;也有人说是为了探寻各种宝藏,发现未知区域;还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人支持,所以一直没有定论。

  第二大谜团就是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与欧洲海军相比,到底谁强谁弱?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存在各种争论,但后来随着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挖掘,事情便有了确定的答案。

  这座太监墓并不是郑和的陵墓,而是一个名叫洪保的太监的墓,被发现时已经遭到多次盗挖,但考古专家还是从中找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洪保在65岁时给自己刻的寿藏铭。

  从铭文中可以知道:洪保与郑和都是云南回族人,被俘至南京后做了太监,后来郑和下西洋时,洪保是副手。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当时明朝所造木船排水量达到千吨,郑和乘坐的“大福号”巨轮,排水量更是达到了2500吨。

  专家们得知这一信息号,都非常激动,要知道100多年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所用船只的最大排水量,也不过1000多吨,所以当时的明朝海军实力与欧洲海军实力相比,到底孰强孰弱,也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