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文人是怎么蹭吃蹭喝的?即使没有钱,也饿不死

  今天来谈谈蹭吃蹭喝的话题,现在人如果不努力的话,饿死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前提是不努力。可是在古代,如果不努力的话,可能还不会饿死,这种人通常是指那些文人,而不是农民或者其他人,因为文人其实在古代那种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很占优势,因为大多数人他们觉得文人比他们聪明,所以社会文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文人的待遇就会好很多。所以文人在古代是不会饿死的,毕竟有那样的地位。特别是在晚明的时候,这个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些富商也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分享给文人一点,这种分享不是说直接给钱给他,而是说自己通过找各种理由去开个聚会或者是一个座谈会等形式召集文人,一起吃个饭,文人就可以成为里面的嘉宾,这种宴会的待遇也是好很多。

  首先我们从商人这边举个例子吧。明朝皇家贵族朱承才就是这样的一个富豪,他家财万贯。因为是皇族,所以也在自己的吃穿用度上自然是不用过度担心,但是有钱了总是闲不住,所以他有很大的癖好,就是愿意请那些名人文士来家里做客吃饭。

  而且也不一定是要求有身份的文人那种,随便社会上哪个文人都可以来他那里吃饭,可以说是相当的开放了,那在他的宴会上经常会邀请这些人来,同时也会用重金雇佣一些有名气,而且善于跳舞的美女一起来助兴。可以想象整个宴会上也就真的是相当热闹了。

  有一次朱承才他又他举办了一个特别大的宴会,邀请了张献翼等多达一百多名文人来到那个宴会,与此同时,聘请了很多歌妓多达40多人来饮酒作兴,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中明明有宴会,但是那个人却拒绝不去,知道这件事的人就问他为什么你要来到这里,而不是参加家里面的宴会,他回答说能和一堆人一起吃饭,那多开心啊,总比在家的总比在家里坐上席舒服很多,你瞧,这其实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当时这样宴会的魅力了。

  所以对于这种宴会,很多文人都是相当重视的,不管商人开得多频繁,他们都愿意来。大家可以在这里面认识很多跟自己相似的文人,甚至比自己更高等级的文人,还可以通过大关系从而让自己人脉更加广,所以在宴会里面什么都有,但是不得不说真的是开放,那些特别穷的潦倒的文人也能够在这里填饱自己的肚子养活自己一下,所以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个宴会都是很受大家追捧的。

  这其实从侧面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商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格局了,他们更希望能够扩大一下自己的社交范围,从而提升自己的档次,增加自己的格调,再进而树立完好的形象,乃至在市场扩大自己的商业。

  前面说的是商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分享出去,开一些宴会之类的邀请,很多人来到这里赏诗作画,或者仅仅填饱肚子,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商人给文人总吃的,文人也要吃才行那其实在明末之前很多文人都是瞧不起商人的,觉得自己不同,商人只爱钱,特别俗气,所以为了表示跟他们这些俗人们的不同就不愿跟商人走的亲近。

  那在明末的时候大家的观念都改了,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末的时候有个叫王伯稠的人,科举没考上,穷困潦倒,但是他没有饿死,为什么?因为他总是去混吃混喝,到各大商人的宴会里面去蹭吃蹭喝,在入口的时候做作一个揖陪个笑脸,厚着脸皮就进去了,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家人总是找不到他。

  可是大家也不要觉得他这个人就是完全是坏人,并不意味着他家里不好,他是觉得文人应该独立养活自己,活得有骨气,所以他就没有依靠家里,但是他那种做法其实也不好,但是他这种不连累家里人,勇于自己承担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称道的,当然,这只是题外话,那所以晚明的文人其实不是特别在意商人这种世俗身份,反而更加去放开自己,追求更高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晚明的时候的开放的心态,不是特别注意自己跟某些人保持的距离,或者局限自己,反而是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商人也不再是那种勤勤恳恳努力种田的保守思想,在之前很多商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守财奴,不愿意让自己的钱分享出去,在明末已经出现大规模的改变,商业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才会有这么开明的局势出现。

  但是这种局势其实没有持续多久,在清朝之后就慢慢的淡化了,后面又保持成原来那个样子,这个很好理解的,就好比我们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和老爹鞋,现在不就是又流行起来了吗?所以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得不来说明末那种现象非常的好,是值得往后的我们学习的。

  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清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也不免俗,当时他在经济上比较拮据,所以就借了朋友王斫山1000多两银子,他当时可是承诺是自己一定会按时还的,可是到了还债日期呢,他就找借口推脱掉了,而且还狡辩说你把你的钱放到我这里来,那大家就不会觉得你是一个小气的人了,所以按照他的意思来说,他的朋友还应该谢他帮他花掉这1000两,让他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

  如果是现在,有这么大一笔钱还想赖掉,双方一定会打起来打的,但是他的朋友也就一笑而过,算了,你瞧,商人和文人,其实都没有太在意自己的身份,反而会出现一些难得的情谊,不可不谓是一种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