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袁本初为什么会被曹孟德一锅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孟德与袁本初官渡之战后袁本初并没元气大伤,两者之间仍然是势均力敌的。只是曹孟德在此战之后将完全被动变得可以主动些,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太多局势。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袁本初的确握得有一手好牌,然而却最终被曹孟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何原因。
两军对峙,其胜败不只是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统帅的指挥能力与方法,用人之道。
那么在此战中袁本初的指挥存在哪些失误呢?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刘玄德突然对曹孟德反水,占领了曹孟德的势力范围之内的下呸等地,并迅速扩充军备,实力与日俱增,于是曹孟德又分兵去与刘玄德激战,袁本初手下田元皓看到此良机建议袁本初联合刘玄德对付曹孟德,其措施是立刻率一支军队偷袭曹孟德后方与刘玄德形成对曹孟德的两面夹击之势,然而此时袁本初的儿子正处于发高烧阶段,没有心思理会军事,对田元皓的计策不予采纳,其结果是使得刘玄德被曹孟德击溃,曹孟德得以将大部分兵力聚拢官渡。
官渡之战时,眼见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曹孟德开始考虑是不是收缩战线、退回许昌。可又担心倘若甩不脱袁本初这个狗皮膏药,无法全身而退,于是作书荀文若征询他的意见。荀文若对战事做了全面分析,认为现在的情况与从前刘邦、项羽对峙于荥阳、成皋间如出一辙,正是处在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点,谁先退,谁就会输得一塌糊涂。在为曹孟德鼓气一番后,荀文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袁本初的软肋与短板——能聚人而不能用!
仿佛是袁本初有意为荀文若对自己的品评做注解,就在许子远建议分兵掩袭许昌的时候,袁本初非但没有采纳许子远正确的建议,反而斥责他是收受了旧友曹孟德贿赂,名义是献计,实则是在给袁军挖坑。好心被当作了驴肝肺,盛怒之下的许子远索性真的投奔了曹孟德,并献策偷袭袁本初的屯粮地乌巢。
袁本初此次的表现昏庸至极,致使战机尽失。
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袁本初在用人方面又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使用酒囊饭袋的淳仲简保护大军粮草,粮草是一支军队的命脉,如此重要的事情居然交给这么一个人来做,袁本初的昏聩又可见一斑。曹孟德得到许子远的情报,于是决定趁夜亲自率领精兵强将焚毁袁本初的军中粮草,一夜之间袁本初的军粮便毁于一旦,军心动摇,内部更是因此而分崩离析,最后竟然只剩下数百骑随袁本初返回河北,想当初出征时号称百万大军。此战中袁本初的指挥与用人均处处失误,这是他自己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除了袁本初自身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对手是曹孟德,如果是其他人也许仗有的打,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曹孟德用兵如神,手下能人辈出,有识人之能也有容人之量,使得手下谋士均能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武将沙场忘命,奋力杀敌。
等到袁本初去世后,袁本初的几个儿子开始在各自的拥立派系下互相倾轧内斗,其整体实力开始逐渐下降。并且其中的一个儿子竟然与曹孟德进行勾结,利用曹孟德的人马去消灭其他兄弟的队伍,这样就给曹孟德机会去消灭袁本初的势力。
所以袁本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手下豪门派系过多谁都不服谁,内斗过于严重,更甚者利令智昏引来外贼参加内斗。所以袁本初太昏聩,曹孟德太英明,二人对峙,虽曹弱袁强,然终是以弱胜强。而官渡之战最终以袁本初的完败而告终。表面上,战胜袁本初的是曹孟德,仔细分析,打败袁本初的其实是他自己。“能聚人而不能用”,七个字就是官渡之战为什么袁本初不敌曹孟德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