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国大党的领袖莫罕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国大党的领袖莫罕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1869——1948)出身于印度一个小土邦的官僚家庭,曾留学英国,毕业后在南非侨居20余年,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开展反对种族歧视斗争时,就提出了非暴力的抵抗思想。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成为国大党的著名领袖;他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认为是圣贤,尊称他为“圣雄”。
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非暴力学说。他提出了一种名为“萨提亚格拉哈”
(意思是坚持真理)的政治斗争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认为对英国当局非暴力不合作和文明的不服从是实现“坚持真理”的主要方式。
甘地主义还包含了提倡民族平等,主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团结,提倡妇女解放,废除种族制度,发展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等内容。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利益。甘地主义的这些内容符合印度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要求,。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甘地的学说和甘地的活动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促进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战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的第一次高潮就是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主体的。
但是甘地主义作为印度民族资产阶绿的思潮,有着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它的反帝反封建性是极不彻底的。甘地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争取独立,另一方面又反对革命和害怕流血。他认为战胜敌人不能用暴力而要用精神。他说,要用忍耐和痛苦来软化敌人,因此他极力宣扬非暴力的抵抗思想。甘地虽然重视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但是坚决反对劳动群众的阶级斗争,宣扬阶级调和,鼓吹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农民应该实行“合作”。甘地主义的阶级局限性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着消极作用。当群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到了最高潮开始越出非暴力范畴时,甘地和国大党就出来指责和阻止群众的斗争。
甘地主义的两重性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同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封建地主阶级有矛盾,因此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的反帝反殖斗争。只一方面,它又同英国资产阶级与印度封建势力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与工农劳动群众ill存在汫:阶级利益的对立。所以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又表现了妥协性和动摇性,!对工农运动怀有恐惧感,总是力图把群众运动控制在非暴力斗争的范围内。甘地主义适应了印度民族资产级阶的这种两面性的需要。但甘地本人则认为自己是真心实意为印度社会下层的,他的思想是复杂、矛盾和独特的,是印度式的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这些民族中产生对待这种民族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借助于正在我们应当正确出来并且必然要产生出来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的产生是有其历史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