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诸儿设计想把郑亹杀掉,没想到高渠弥也跟了过来
早年的郑庄公,挟王室权威,号令四方诸侯,何等的意气风发。到他晚年的时候,虽然霸业仍在,但是估计此时的他,心里总会时常涌现出一丝的不安,因为他的儿子们太优秀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儿子优秀老爹不应该高兴才对吗?可是郑庄公是一国之君,他是有一个爵位要传承的。倘若只有一个优秀的儿子,那么就直接传给他;又或者儿子们都不优秀,那就选择最年长的传承。可是偏偏他有四个优秀的儿子,这四人个个都有能力担任一国之君。不知庄公去世之前是否预见到了郑国即将迎来的内乱,他的这些优秀儿子们,真地个个都当上了国君。
四兄弟之中,世子郑忽两上两下,最终被大夫高渠弥所弑。次子郑突勾结外部势力,也是两次上台,在他第二次上台的时候,其余三个兄弟都已死,他才最终坐稳了国君之位,并将其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因此郑突算是终结了郑国的这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内乱,但再强大的国家也禁不起这么耗,自此以后,郑国就衰落下去了,最终沦为三流小国。除了忽突两位,剩下的两子郑亹与郑婴,也没落得好场,前才被齐襄公所杀,后者则死于郑国大夫傅瑕之手。
这三个被杀的郑国公子,其中两位都是郑国大夫干的,他们虽然死得惨,可是在春秋时期,大夫弑君已经不新鲜了。然而郑亹之死,那才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他竟然是被别国的国君给杀掉的。杀死他的那位国君叫齐诸儿,他之所以要杀掉郑亹,其实是因为当时的齐诸儿,正深受鲁桓公之死的影响。这位名叫鲁允的国君是在齐国暴毙而亡的,当时许多人都猜测是齐诸儿下的手,而且他也有动机,因为齐诸儿与鲁允的妻子之间有私情,而且这二人还是亲兄妹。也就是说,当时齐诸儿既有杀死鲁允的嫌疑,而且也有与妹妹乱伦的嫌疑。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为了挽回自己的国际名声,势必要做一些“正义”的事来彰显自己,而杀死郑亹,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郑亹之所以能够继位,是因为高渠弥弑君,而郑亹继位之后,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继续让他当卿大夫,所以郑亹包庇弑君之徒,很自然地就会让人猜疑,高渠弥之举正是他私下授意的。这样一来,齐诸儿杀掉郑亹,就显得很“正义”了。虽然在当时弑君事件层出不穷,也没有人去管。但倘若有人站出来管的话,至少在道义上,他是站得住脚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齐诸儿才邀请郑亹去会盟,想要将他骗过来杀掉。当郑亹接到邀请准备去的时候,郑国的首席卿大夫祭足就站出来劝阻,他认为齐诸儿没安好心,郑亹去赴会可能会有危险。可是郑亹不敢不去,因为齐国强大,倘若他拒绝的话,齐诸儿就有借口来攻打郑国。而且他觉得自己此去,最多不过受点侮辱罢了,倘若因此能够解除郑国的一场兵患,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祭足见郑亹不听劝,便称病不出。这样一来,郑亹就只能够带着高渠弥一起去了,因为会盟至少也得带一位大夫同行的。这一下可把齐诸儿给乐坏了,他没想到弑君元凶高渠弥也来了。所以等这二人到了之后,他立刻就将他们给杀掉了,美其名说是为郑国解决乱臣贼子。这样一来,齐诸儿就有了“匡扶正义”的美名,至于是否会让他之前的坏名声有所好转,这个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