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邦人生中的三个伯乐,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汉?

  在楚汉战争中,有一个问题网友们可能会想不明白,刘邦他既不是一个军事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也没有斩将搴旗,或运筹帷幄的能力。但为什么偏偏就能战胜号称人中之王的项羽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刘邦会用人,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手下,而项羽则相反,这家伙自负到家,一直都抱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对谁都不放心,也不放在心上。

  所以项羽靠自己一个人打刘邦的一个集团,对战争的结果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我们来看看刘邦在跟项羽PK之前一路走来的经历。

  刘邦在沛县起义的事情,虽然历史上多有记载,但就当时全国来说,像这样的起义多着是了,甚至连秦王朝都看不上眼。

  事实也是如此,当刘邦在萧何等人的劝说下,带着几百名劳役占领沛县,萧何也算是刘邦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把他推荐为大家的领导。而此时,他的手下有杀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做手工艺顺带给人吹箫办丧事的周勃;萧何算是这些人里面最体面的了,但也只是一个办公室秘书;至于曹参他只是看管监狱的小队长,权力绝对没有现在的看守所所长大。

  所以,当时刘邦虽然号称是起义,但所能做的只是小股流寇式的勾当。你让他西入函谷,直捣咸阳,他不仅没有这个勇气,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抱负。

  后来,在手下的鼓动之下,刘邦有了一些想法,他一口气打下了胡陵、方与、丰县这三个县,一度打到薛县与下邑,还杀死了秦朝的泗川郡郡守。算是有点名气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帮刘帮看守丰县的雍齿,突然背叛了他,不再听他的指挥,刘邦便指挥部队回来打雍齿,却没有打过雍齿。后来找了当时起义军陈涉下面的一个小头目秦嘉求救,秦嘉给了刘邦一些兵,让刘邦去打仗。刘邦领着兵在萧县之西碰到了秦军章邯的部下司马欣,结果被司马欣杀得大败。后来刘邦成功偷袭了砀县与下邑这两个县,算是给了主人一个交待。于是他又带兵去丰县要找雍齿报仇,结果又输给了雍齿。关于这段历史我们之前讲过。刘邦是在第三次才把雍齿打败的。

  对于一个自己的部下造反,打了三次才打败他,也是够可怜的。这也能看出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刘邦的实力是非常弱的。现在能在史书上占了那么大的版面,那是因为他后来当了皇帝。如果这时候就被灭掉的话,也有可能连名字都上不了史书。

  刘邦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他跟了项梁以后,项梁挺信任他的,从某些角度来看,甚至给他的任务比项羽还重。

  所以说没有项梁就没有后来的刘邦了,项梁算是刘邦一生中的第二个伯乐。

  后来项梁死了,楚怀王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提拔了刘邦,并封刘邦为侯,这算是刘邦人生中的第三个伯乐。此时刘邦的实力总算有了。但要跟列强争夺天下,他刘邦还是没有资本。

  这时,刘邦已经不需要别人再来提拔赏识他了,而是到了他用人的时候了。于是,刘邦发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长处。

  就在项羽跟章邯打仗的时候,刘邦先是在高阳遇到了郦食其。郦食其出了个主意,让刘邦偷袭秦军的粮仓。刘邦此时打仗不行,但在后面搞偷袭还是可以的,结果他获得了陈留的积粟,在古代的战争中粮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大多数人当兵打仗就只是为了吃饱饭,所以现在刘邦有了大量的粮食,来投奔他的人接踵而至。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率领了他所纠合的数干人,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中。

  接着刘邦又在韩国的土地上遇见了韩国的志士张良,收留了他,得到张良的计策,从颍阳进入轘辕关,而直取洛阳。

  但是在洛阳刘邦却又吃了一个败仗。不过刘邦不气妥,硬骨头啃不了,啃软骨头,在张良的帮助下他马上改变战略,去打宛县,结果胜利了。

  接着在相继攻下一些小县城后,刘邦把大部队开进了武关。

  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求和。刘邦假装同意,后趁秦军不备发起进攻,一举攻破武关。

  接着在蓝田再破秦军,此时秦朝的部队早已溃不成军。刘邦没有费什么劲就进入到了咸阳,秦王子婴表示投降。刘邦达到了先入关的目的。并马上招募当地的壮丁,组建了一支十万以上的军队。

  但是面对项羽的紧逼,刘邦还是认输了,鸿门宴之后,项羽只许刘邦带走两万士兵。

  刘邦虽然心痛,但好汉不吃眼前亏,项羽有四十万大军,他刘邦十万刚刚组建的部队怎么跟人家打,所以先示弱,总比丢掉性命强,更何况此时的刘邦,已经迥非昔日的刘邦可比。

  项羽不曾看见刘邦已经吸收了许多人才:例如郦食其、张良、还有韩信等人。这些人一人都能抵得上数万的部队,更何况民心占在刘邦这边。由于事先入秦,刘邦已经建立了军事与政治的声望:在军事上,他能经由武关,袭取咸阳;在政治上,他能除秦苛法,约法三章。这些,都是让人全国百姓佩服的事。

  历史,已经用了刘邦的例子,向我们证明:刘邦和项羽相比,论出身没有出身,论个人实力没有个人实力,甚至是那个年龄,在当时也算是个半老头了,可是他居然灭了秦;打倒了项羽,最终完成了中国的重新统一。这些都得益于他的慧眼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