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楚顷襄王:从昏聩误国到挽救社稷,为楚国续命四十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顷襄王的如梦人生:从昏聩误国到挽救社稷,为楚国续命四十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历史,有很多帝王在执政前期昏聩无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失,后来受到某一事件刺激或遭遇重大的变故,从而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在执政后期施政措施得力,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因自己的过错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损失,春秋战国时期齐顷公、楚顷襄王就是这样的典型。

  齐顷公戏弄晋国使者郤克等,执政如同儿戏,后与晋军交战险些当了俘虏,母亲差点做了人质,最后臣服晋国才免除一场灾祸,从此改邪归正,用心理政、爱护百姓,得到各国的信赖。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是楚顷襄王,战国末期楚国国君,前298年一前263年在位。楚顷襄王执政前期冲动不理智,宠信庸臣佞臣,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都郢被攻陷,大片国土沦丧。

  经过此变故,楚顷襄王痛改前非,迁都陈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终于挽楚国大厦于将倾,也算是将功补过,避免了亡国之痛。楚顷襄王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才让他完成了从冲动易怒、固步自封到成熟稳重、积极进取的转变呢?就从楚顷襄王的父亲楚怀王那时说起吧。

  一、楚国由盛转衰,楚怀王、楚顷襄王接连败家!

  楚威王时期国力强盛,楚怀王接班后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楚威王时期国力强盛。楚威王死后,其子熊槐,即楚怀王继位后国势却陡然直下,楚国再也不复之前之强盛,逐渐走向衰败。

  楚威王给楚怀王留下来一个强大的楚国,《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威王时:“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楚威王培养的昭阳、景翠等将领和一干老臣都留给了怀王,而怀王却将一首好牌打得稀烂,差点葬送了楚国。

  这就不得不说怀王的素质和能力有问题了,楚怀王时期的对外政策毫无远见,急功近利导致屡屡出现重大错误。

  首先就是破坏了秦楚近二百年的友谊。楚、秦两国自建国起就被中原各国看不起,称之为“南蛮”和“西戎”,两国也因此惺惺相惜。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入郢都,楚国国难之际,还是秦国出兵赶走吴国,所以秦国是有恩于楚国的,到楚怀王时期已经近200年了。

  近了说秦宣太后原也是楚国人,秦楚友好有很好的基础,但楚怀王此时早已忘记了秦国的恩情,自恃强大、目中无人,尤其是在公元前318年,楚怀王被推举为五国伐秦的纵长,开始进攻秦国。

  此举令秦国万万没有想到,因为秦国此时并没有将楚国作为敌手,主要进攻对象是魏韩赵等国,还是拿楚国当好伙伴来对待的,所以对楚怀王的行为极为愤怒,对楚怀王和楚国极为痛恨,欲一举灭之而后快。

  结果五国联军伐秦却不堪一击,楚怀王被秦军的强大吓破了胆,又要和秦国搞好关系,想脚踏两条船,既想和其他几个大国搞好关系,又想拉拢秦国。可惜此时已经时过境迁了,从长远看,楚秦早晚要翻脸,因为两国是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碰撞是难免的,既然已经撕破脸,关系也难以弥补,索性和齐、韩、魏等国一直对付秦国,可怀王自认为聪明,却两头不落好,结果还得罪了齐、韩、魏三国。

  公元前303年,三国因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讨伐楚国,怀王让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人质请求秦国救援,秦国派军救楚,三国才退兵。但此时的楚国已经里外不是人,秦国从心里恨他,中原各国认为它是叛徒,楚怀王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太子熊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即后来的楚顷襄王。太子熊横在秦国作人质期间不好好夹着尾巴做人,冲动惹事,与秦国的一个大臣打架斗殴,杀死了那个秦国大夫,趁夜逃出秦境回到楚国。

  秦国哪能善罢甘休,联合齐、魏、韩三国共同讨伐楚国,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泌水镇东南)大败楚军,楚国南阳以北的领土也被韩、魏两国占了,楚国众多城邑被秦国攻占,曾经不可一世的楚国,遭遇了惨败。

  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又狠狠坑了楚怀王一把,张仪告诉怀王说只要与齐国绝交,就将商於六百里地送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绝交,张仪却说是怀王听错了,其实是商於六里地。怀王大怒,命楚军攻秦,结果丹阳、蓝田两次大战,楚军损兵折将,还失去汉中,秦军则穷追猛打,楚国又丢掉数座城池。

  楚怀王只好又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作人质。熊横心里这个苦啊,才逃出虎穴,又进狼窝,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后硬着头皮去齐国当人质,使得楚国能和联军议和。

  后来秦昭王给怀王写了一封信,要求和他会盟,但怀王害怕呀,知道秦国恨透了自己,怕被骗,但还是去了,结果被秦国软禁在了咸阳。看到这里,不要误会怀王单刀赴会很英勇,实际是秦国软硬兼施,军事威逼他去的。楚国国内亲秦派的势力非常强大,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就是其中的代表,就是他这个好儿子一手才将他送上了绝路。

  子兰认为不能违背秦的好意,要楚怀王去,楚怀王听从子兰的意见,结果被秦国抓起来软禁,怀王曾逃出秦国,但还是被抓了回去,最后在秦国郁郁而终。表面看是子兰害了楚怀王,其实还是楚怀王不纳忠言,楚国不乏能人异士,楚国将领昭睢和屈原都曾警告怀王说,秦是虎狼之国,不能听信秦王的话,做好防守御敌才是根本,可怀王不听导致自己身陷囹圄。

  楚怀王死不得其所,还给楚国蒙羞,楚国可是一等一的大国,一国之君被别国俘虏,让楚国被列国耻笑,严重损害了楚国的威望和国家形象。

  二、楚顷襄王受命于楚国危难之际,却淫逸侈靡、不思进取,楚国社稷坠入黑暗的深渊。

  亲小人,远贤臣,贪图安逸享乐,埋下败家误国的祸根

  公元前298年,怀王被秦国扣押后,楚国君臣就商议立新主继位。此时的太子熊横还在齐国当人质,他向齐王辞行回国,却遭到齐王拒绝,要熊横必须答应,把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给齐国才放他走,熊横急于回国就答应了下来,不过后来齐国也没有得到这块地,被太子的师父慎到巧妙阻止了。

  太子熊横继位,被称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继位后并未改变楚怀王时候的内外政策,政治谋略与决断能力以及纳谏识人的能力都不成熟。

  用人方面,楚顷襄王任命其弟子兰为令尹,这无疑是一大败笔,因为楚人对子兰极为反感,将怀王之死归罪于子兰,而楚顷襄王却依然信任重用他,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楚顷襄王重用子兰是受到师父慎到的影响。《慎子》曰:“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又曰:“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赞无君。”就是说慎到认为人有贵贱之分,子兰是楚顷襄王的弟弟,地位尊贵。所以顷襄王自然重用子兰,疏远屈原等贤臣。子兰排斥异己,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正如周昙在《春秋战国门·顷襄王》中所言“顷襄还信子兰语,忍使江鱼葬屈原”。

  屈原敢于直谏,忠心耿耿却屡遭陷害,楚怀王、楚顷襄王都不识金镶玉,楚国屡败,屈原有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绝望之中自沉于汨罗江。

  楚国国君初立,对秦国说我们立了新主了,你别想拿老国王要挟我们得到巫、黔中之郡。秦昭王马上就给楚顷襄王来了个下马威,派军攻打楚国,斩首楚军五万,取析邑及其周围十五城。

  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怀王死于秦地,秦将其归葬于楚国。此时楚国人悲痛万分,楚王再昏也是楚人的王,楚人遂对秦国无比痛恨,各国也非常反感指责秦国的做法,秦楚两国也由此断交。

  但没多久,楚顷襄王就又恢复了和秦国的联系。因为此时楚国发生饥荒,秦国又虎视眈眈,为了国家利益,顷襄王继续与秦国交好。

  公元前293年,顷襄王娶秦女,与秦国再次通好。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襄王会于宛,两国关系貌似得到了缓和。其实这也是好事,通过这样楚国可以得到喘息,积极与各诸侯国改善关系,通过改革富国强兵。但楚顷襄王和怀王一样昏了头,当太子时就不理智,杀秦国大夫给楚国惹祸,如今成为一国之主集国恨家仇于一身却不思进取,仍然安于享乐,不理国政。

  经过历代楚国君王的开疆扩土,楚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虽然之前与各国交战屡败,割掉了一些领土,丢掉了一些城池,但楚顷襄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楚国还大着呢,还是贪图享乐、淫逸侈靡。顷襄王喜欢文学,吸引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文人。司马迁曰:“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国家不好好治理,楚顷襄王却忙于吟诗作赋,跟后世的宋徽宗何其相似。

  楚国别都鄢、都城郢相继陷落,楚国危在旦夕

  对于顷襄王骄奢淫逸的生活,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对楚顷襄王说:“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庄辛告诫楚顷襄王不要宠幸这四个花言巧语的人,只知道过着骄奢淫逸生活,而不理国家政事,这样郢都就会变得很危险。顷襄王不以为然,说:“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反而恼怒并讥笑庄辛是老糊涂了,反问庄辛是认为楚国会有不详的事情发生吗?庄辛一看楚顷襄王昏庸到这种地步,也无话可说,请求到赵国避难,以观局势发展。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白起再次伐楚,攻城掠地。鄢之战,格外激烈,秦军遭到楚人顽强反抗,白起攻城久攻不下,于是引西山长谷水,水溃城东北角,数十万人被溺死,可见鄢之战,楚国的方城还是起到了很强的防御作用,让白起攻得很辛苦,最后引水灌城才把鄢攻破。

  对于此战,《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曰:“”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别都鄢陷落后,郢都此时被孤立起来,庄辛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白起还烧毁楚先王陵的夷陵,东攻至竞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安陆等地,南攻至洞庭湖

  一带,设置南郡。楚国大片国土被夺占,楚国本土所剩无几。楚项襄王只好灰溜溜的迁都到东北的陈城,楚国从此日薄西山,更加被各国看不起。

  郢都陷落的原因,除了顷襄王骄奢淫逸、荒于朝政外,不思进取、不纳忠言也是重要的原因。顷襄王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国家体制和重用贤能才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历代秦王接力执行,秦军的军功爵制,激励了将士的战斗力,秦国各方面越来越强。楚国则是处处被动防守,这也是楚国打不过秦国的原因之一。顷襄王从继位到郢都陷落,这21年除了修了修长城被动御敌,就是醉于诗词歌赋,怎么可能抗住秦国的猛烈攻击?

  楚怀王昏聩无能,导致楚国日益衰败,楚顷襄王本可以奋发图强,止住这一不利态势,但是他安于享乐,消极应对,让楚国在旋涡中无法自拔,别都鄢、国都郢都被秦国攻占,

  楚国根本没有了还手之力,本土几乎丢尽。楚国自立国以来从未被打得如此狼狈,这些都发生在楚顷襄王时期,楚国自此苟延残喘,不复当年之勇,日薄西山只待秦国收割。

  三、知错就改,保住江山社稷,为楚国续命四十载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郢都沦陷,顷襄王才开始反思检讨自己的罪过,开始了十五年的励精图治。郢都沦陷后,顷襄王率残兵败将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当年楚惠王“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没想到给后代留下了个优良的避难之所,稍加修葺后,这里成为楚国的军事重地。

  为什么要迁都于陈,这里是有多重考虑的,首先这里交通和商业发达,物产丰富,物质上有保障。再就是便于防御,陈的东南面是楚的大后方,西北有韩、魏做屏障,西南有召陵、上蔡这些楚的重要军事据点,加上汝水迂回其间,构成了一条较牢固的防线,秦国难以轻易打过来。楚顷襄王对内加固城防,招揽贤才,对外积极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解除楚国的危机。

  秦将白起攻下郢都,又占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设黔中郡。楚顷襄王终于认识到,靠他重用的子兰和那几个花言巧语的佞臣治理不好国家,怎么办呢?要启用那些有真本事的人才帮助自己才行,楚顷襄王后期通过任用庄辛和黄歇,政治上变得成熟起来,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抑制住了不断下滑的楚国形势。

  楚顷襄王从赵国请来庄辛,向他征询如何挽救国家,庄辛劝导楚顷襄王要以国家为重,亡羊补牢还不晚,鼓励顷襄王不要丧失斗志。庄辛说过去的商汤王和周武王都是靠百里大的地方发展起来,如今楚国不是比他们要大得多吗?只要大王有决心,挽救楚国此时还不晚!楚襄王听了庄辛一席话后,大受鼓舞赐庄辛爵位,封他为阳陵君。

  先秦的《庄辛论幸臣》记载了此事,庄辛对楚顷襄王云:“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面对秦国的攻势,楚国退无可退,楚顷襄王积极防御,召集十余万士兵,保住铜矿之源,又趁秦将白起攻魏之机,收复了江旁十五邑,历史文献也记载了楚顷襄王的这些事迹。

  如《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曰:“(楚顷襄王)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

  郡,距(拒)秦”。《秦本纪》也记载:“楚人反我江南”

  除了被封为阳陵君的庄辛,顷襄王还重用博学多闻,有辫才之称的黄歇作为他的首席外交大臣。

  当秦王准备联合魏、韩攻楚之时,顷襄王派黄歇出使秦国,黄歇以“物至则反,冬夏是也;智至则危,累碁是也”给秦王分析了目前天下的形势,想要攻打楚国,无异于两虎相争,最终让猎犬占了便宜,大王倒不如与楚国修好。如今各国都不敢和秦军交锋,大王战功赫赫,这时候如果大王能休兵两年休整,待时出击,各国即使合纵联盟,也无法挽救它们灭亡的命运。黄歇最终以其出色的辩才说服了秦王放弃攻楚。

  顷襄王以黄歇打前站,随后自己与秦昭襄王会面于襄陵。此时的会晤不再是为了权宜之计,而是从长计议,与秦国休战让楚国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为了表示诚意,让黄歇陪侍太子熊完到秦国作人质,重新修好于秦。

  顷襄王于秦友好的同时,也不忘积极拉拢其他国家,派三万人帮助三晋伐燕,三晋指的是韩魏两国,顷襄王借伐燕拉拢于韩魏,搞好周边关系,还可以与韩魏结成军事同盟,抗拒秦国。

  顷襄王退守陈都后,任用庄辛、黄歇等良臣,思想意识也随之提高,政治外交上趋于成熟,成功逆转了楚国将要被秦灭亡的危险局面,是有功于楚国的。

  楚顷襄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从当太子之时就任性不顾大局,给楚国惹下大祸,执政前期的施政是失败的,他追求安逸享乐,重用庸臣佞臣,导致楚国丧权辱国,大片国土丧失,直到郢都被攻陷,楚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才幡然悔悟。他率领众臣迁都到陈后,开始调整内政外交政策,重用庄辛、黄歇等良臣,收复江旁十五邑,将楚太子送往秦国为人质,改善与秦国关系;派三万人助韩魏伐燕,拉拢韩魏建立军事同盟,消除了楚国四面树敌的不利局面。楚顷襄王一生功过皆有,尽管在他执政的后期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楚国,但此时楚国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楚顷襄王死后仅四十年,楚国就被秦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