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花衫”行当主要创始人余紫云的身世之谜

  诞生于1855年8月19日,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于1910年,宣统二年,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

  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祖籍湖北罗田。余紫云喜好古玩。幼随父来京,入“景和堂”从梅巧玲习花旦,并私淑胡喜禄之青衣戏。同光年间搭四喜班。

  他的花旦戏《打面缸》、《虹霓关》、《梅龙镇》等,青衣戏《祭江》、《探寒窑》、《宇宙锋》、《玉堂春》等均极出色,与当时之时小福称一时之瑜亮。擅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玉配》、《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等。

  他不仅基本功扎实,技艺精湛,而且能戏多、戏路宽,文武昆乱不挡,尤精跷工。他演二本《虹霓关》之丫环,在“献盘”一场,托盘疾走圆场,犹如杨柳春风,婆娑生姿,极优美。

  据《梨园旧话》载他

  “嗓音柔脆、玉润珠圆,其唱工固臻妙境,至不专属青衫之剧,如《戏风》之李凤姐,《虹霓关》之丫环,姿态横生,维妙维肖”。

  更为重要的是余紫云继承了乃师梅巧玲揉花衫、青衣于一炉的优良创造,对京剧旦角表演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

  据《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载:

  “时小福之青衣以典雅胜,田桐秋之花旦以流利著,然紫云兼此二人之长,实为今日王瑶卿、梅兰芳之先驱者。”

  紫云兼工琵琶,演《昭君出塞》一剧时,自弹自唱,琵琶铿锵,珠喉宛转,清晰动人,世人称为一绝。

  梅兰芳

  京剧旦行中“花衫”行当的主要创始人余紫云,也就是“同光十三绝”之一。据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载,在余紫云故世后,梅兰芳为了学《梅龙镇》,特地找到一位向余紫云学过该剧的票友陈子芳,向他讨教。

  宗谱记载与余三胜为父子关系

  关于余紫云的身世有不同的说法。正史均以三胜、紫云、叔巖为一脉嫡传。

  余叔岩

  又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载罗瘿公《菊部业谈》文中说:

  “三代名伶,惟余氏一家。”

  然而王瑶卿在穆辰公著《伶史》“余三胜家史第三”一节中,作眉批写道:

  “紫云乃三胜承继子”。

  于是,潘光旦著《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余氏家族”一节中,兼容了上述两种说法:

  “余紫云,三胜子,一说养子……”

  1984年4月,湖北方光诚、王俊先生在罗田县七娘山严家湾发现《余氏宗谱》,上载:

  三胜生二子,次子科荣,生年为咸丰五年,即1855年。科荣即余紫云的谱名,宗谱所记其生年也与史料记载相同。

  余三胜

  那么,余紫云到底是余三胜的亲子还是养子?余慧清女士生前说,从未听前辈或家族中其他人如此说过。若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传世的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巖之塑像、画像、照片,都是长形脸,有相似之处。

  据余家的亲属告知,余叔巖、余勝蓀平日之行藏,往往随心所欲,颇异常人,多少有点“神经质”,这同史料对余三胜的记载,也有相似之处。

  而且,《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载余三胜只有一妻一子(余紫云),这同如今在世的余氏后人的说法也是一致的。据此,似应肯定正史和罗癭公的说法。然而,有些疑点仍未能排除。

  或属养子

  史载余紫云生于1855年,此时余三胜应该是53岁。按照齐如山说:“三胜见他有出息,便养为己子”的说法,认领养子应该是在余紫云正式入景和堂学戏之后,那么三胜应有60岁了。人们有理由相信,余三胜老来无子,急于延续香火,便有收养余紫云为承继子之举。

  余三胜

  虽然方光诚、王俊找到的《余氏宗谱》载“三胜生二子”,但对于其长子,未见其它史料记载,属于孤证,而且作者所采访过的余氏后人,均不知余紫云尚有兄长。当时梨园界确有认领养子的风气,程长庚的儿子程章圃也是承继子。

  即使余三胜有长子,那么由于长子未能继承艺术衣钵,再收天赋很高的余紫云为养子,这也是可能的。况且这部《余氏宗谱》是七修本,大约修于1935年,此时作为故人的余紫云早已享大誉于菊坛,被后人记于宗谱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当代京剧史家钮骠撰文认为,这本后发现的宗谱并不能作为余紫云是余三胜亲生子的佐证。

  不过,如果确认他是余三胜的养子,那么他的亲生父母是谁,或者说是谁把他送进梅巧玲“景和堂”的?对此,作者迄今所能见到的史料中,并无片言。而艺兰生所录《评花新谱》中,关于余紫云的籍贯,并不说“楚人”或“罗田”,而是说“淮阴人”,这究竟是笔误、讹传,还是另有隐情?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