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魏文帝曹丕为何想对曹植痛下杀手?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文才上曹丕始终比曹植略差一点。建安十五年,曹操带领子臣们游玩铜雀台。心情一高兴叫曹丕曹植各自写文助兴,曹植文思敏捷,挥笔而就,所写之文为臣子里最优秀的。曹操很是为之骄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写诗作赋之外还能具备治国才能。因此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赐予招纳人才的资格。曹丕则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没有被封爵位,可是却因此进入朝政,由此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
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然而曹植等人始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善权谋,没有到达政治家的高度。曹植在为人处世方面任性为之,不加约束。接待邯郸淳时竟然顾着梳洗,轻慢他,乘公车又不守规定,只为好奇,故意从禁令的司马门出宫,行天子礼,虽然是无意为之却仍然胆大妄为。曹操因此大怒,斩杀公车使,对曹植也心存不满。曹植团队中的杨修也恃才傲物,作风得罪曹操。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暴露了曹植不善权术的性格缺点,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家的能力。
曹丕颇有心计权谋,得到了贾诩,司马懿和吴质的支持。自身性格又善于矫饰;为了权力能够隐忍而不择手段。曹丕处心积虑,最终得到了曹操的继承权。曹操死后,曹丕心狠手辣,意欲杀害曹植,当面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所幸曹植聪颖,立马就写下一首暗讽曹丕残害手足的诗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南北朝山水诗第一人谢灵运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然而纵然是诗才无双的曹植,在权力相争的时候,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在老大曹昂死后,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的世子之争。在曹操临死之际方才结束。期间记载在史书中的,也就几件。而且都是以曹丕获胜而告终。最后一次交锋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值关羽进攻曹仁所部,曹操命曹植前去救曹仁。曹植因酒误事,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去世了。大家注意到没有,曹植的谋臣是杨修,杨修厉害之处是小聪明。曹丕的谋臣是司马懿,厉害之处在于隐忍。那么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至少大部分时间,可以推测曹植都是处于优势地位,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起对曹丕的攻击,而曹丕只能小心翼翼防御,以防被抓到把柄。
然而最后坐在龙椅上的是曹丕。本来就招到曹丕的妒恨。再加上曹植非常的有才华,后人评价曹植,李白,苏轼拥有的是“仙才”。必然拥有很多崇拜者。在那个时代,曹植的崇拜者们都是士族,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在曹植身边很容易团结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样,会威胁到曹丕的皇位。对于威胁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铲除,但是碍于母后卞氏和舆论的压力,不能直接杀死。只好让他不停的换封地。不能让他积蓄属于他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