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云:为何唐睿宗主动要求当太上皇
他没有如张柬之等人一样糊里糊涂地成为无谓的牺牲者,也没有像燕钦融一样对牛弹琴般地忠直死谏,而是选择了避让,直到发现值得效力的人才出头,正如《水浒》中的一句话:这一腔血要卖与识货的。姚崇,终于找到了识货的,但眼下他还要再经历一场风波。
羽林军是个很令人挠头的机构,这批军人,几次政变都有参与,保卫皇宫靠他们,争夺政权也靠他们,所以掌握羽林军是至关重要的。李旦令老四李隆范、老五李隆业分别担任羽林军左右卫大将军,以控制禁军,老三李隆基则被立为皇太子,总制禁军左右万骑。
老李家一门都掌握了军权,李旦本以为这样很安全,却怎么也未料到,朝中大臣们有意见了。大臣们认为,李旦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李旦能上台,无非倚仗二人,即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现在局面刚刚安定,公主和隆基兄的手下都在互相攀比功劳大小,如果两方发生争端,而李隆基的兄弟们都掌握着禁军,则可能会再次发生流血,大臣们这些年见的血太多了,见怕了。
于是大臣们就去见中书令姚崇,姚崇也觉得大臣们的话在理,便向李旦建议,让太平公主带着她的手下去洛阳,让李隆基的兄弟们去外地当刺史,没了权贵争霸,这世界就太平了,京师也就安全了。
李旦是个没主意的人,他也就糊里糊涂地把姚崇的话和李隆基、太平公主讲了,结果这俩人都炸了,说姚崇这不是在离间我李家众人的关系么?让他滚!
姚崇就这么地,又被贬为刺史,不过他以后还会回来。
那么姚崇和大臣们所担心的对不对呢?
太平公主当初为什么要帮李旦?还不是因为和韦后、安乐公主争权么?那么现在韦后等人翘了,她太平公主却还是个公主,她不甘心,她知道李旦和李显一样,是个很容易对付的人,所以她想把握住李旦这个哥哥,进而慢慢地掌握大权,控制朝政,最后来个咸鱼翻身,成为女皇,说白了,她还是很想走那条路的。
在刚刚胜利的时候,太平公主是高兴的,骄傲的,无敌的,她一跃成了当朝最尊贵的人,朝堂上的女人里,没了韦后,没了安乐公主,没了上官婉儿,只剩她太平公主一人,她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件军国大事,她推荐的人,必定当上三品大员,江南、四川、广东等地的特色古玩,只要她想要,都会络绎不绝、不远万里地送到她手里,仿佛进贡一般,她的田园资产更是不可胜数,全国州郡的官员都在巴结她,不断送来各种名贵的东西,使她富可敌国,至于男宠,更是想要就要,连西域的胡僧都给她做了面首。
但不久,她就不再那么高兴了,因为她发现自己除了身份显贵、财富应有尽有之外,竟很难再向前迈一步,她距离那个天下至尊的角色只差一步,但那一步却似乎遥不可及,想迈出去无比艰难,怎么会这样?
因为有李隆基。
这个皇太子,这个聪明的皇太子,果毅的皇太子,掌权的皇太子,在妨碍着她,在盯着她,在限制着她,使她十分不爽。
怎么办?干掉他。
晚辈李隆基,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妈,现在曾经慈祥的姑妈,要对小辈下手了。
这几把刷子里,最有能量的,就是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中书令萧至忠,都是大官,当朝二品,宰相。而最有实力的,则是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掌握军队,有枪。有权又有枪,太平公主就准备对李隆基下手了。可事情就是这么巧,还没等下手呢,又出事了——李旦不愿意做皇上了。他这辈子,见了太多的兄弟残杀、母子相食,他的小心灵承受不住了,他觉着皇位这个玩意,不是个好东西,凡是争夺皇位的,成功也罢,失败也好,都没好下场。皇帝这东西,他是越来越不稀罕,同时对帝位也越来越怕,他巴不得赶紧回到老家,高高兴兴安安静静做个富家翁算了,远离是非场所,远离血雨腥风,远离刀枪剑戟,远离AK47,他想退休。
于是他就下旨了,大概意思是,我老人家实在不是个当皇帝的料,我这江山,本来就是我儿子李隆基拿下来的,既然是他拿下的,就由他来坐好了,我光荣退居二线。
这才当皇上几年啊,就不干了,太极元年七月,李旦传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坐武德殿,处理朝政。其实李旦比李显要聪明,他至少还知道能吃几碗干饭,就因为这点聪明劲儿,他被后世尊为睿宗,睿智的睿。
如果是一个李旦,那很好对付,此人和他哥哥李显一样,都是不长进的,在性格上被武则天毁得不轻,但太平公主万万没料到,李旦颇有自知之明,竟突然让位了,换成李隆基登台了,这可坏了,完了,死了,李隆基做了皇帝,自己的女皇梦到哪里做去?那岂不是要郁闷一辈子?老娘我从武则天时代就开始盼,盼了一辈子了,最后狗咬尿泡子一场空?那能行么?坚决不答应!
于是太平公主找到窦怀贞等人,下令,我要马上政变,立刻开火,我不能等下去了,再等下去,等李隆基在皇位上把屁股坐热乎,什么都晚了,所以列位,立马给我准备干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