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历史上秦始皇的庞大后宫史书上只字不提?
导读:西方人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230年——公元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虽只匆忙地活了50岁,像一闪流星划过天宇,如寓意灿烂的一笔为自己留一部人生日记,一代雄杰的千秋功过,成为历史的热门话题。
秦始皇毕竟是个“始”字号的皇帝,如日过中天,如潮涨浪激,光华喷涌,开启了封建帝国的序曲。就他取得的成就而言,很难找出能出其右的君主。就连毛泽东都评述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统一法令、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实行征兵制、修筑长城、修秦驰道、开拓边疆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并且一直被沿用了2000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得益与秦始皇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秦始皇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然而,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以及跟秦始皇相关的历史事件,在史书上连篇累牍地出现。惟一让人遗憾又感到惊讶的是,关于秦始皇皇后的事迹历史上却没有记载。不仅是皇后,就连秦始皇的后宫史书上都没有只言片语,到底是史书忘了记载,还是秦始皇根本没有立过皇后,又或者是出于一些什么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史书这一部分的缺失?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立后,为何史书上对此一片空白,历史上一直存在多种说法。其一:秦始皇后宫佳丽太多,无法挑选出合适人选。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秦始皇在众多的后宫妃子中挑花了眼,始终定不下皇后人选。可事实上,秦朝对后宫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不会出现挑花眼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立后的目的是管理后宫、维持王位继承的秩序。也就是说,皇帝只需要挑选一个能够贤能、深明大义的女人就可以了,跟后宫妃子多少并没有关系。
其二: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遗忘了立后之事。秦始皇的确追求过长生不老,但那是秦始皇晚年之事,并不会阻碍他在壮年时的立后事宜。按照封建社会的制度,每一任君王或是在为储时就有了太子妃,或是登基后就立马立后,总之年纪一到就必然会有一房正妻。秦始皇身为一国之君,会有诸多大臣不断提醒他立后之事,根本不可能遗忘。其三:秦始皇母亲风流成性,在秦始皇的心里留下阴影。秦始皇的母亲,从青楼到皇宫的女子,中国历来母以子贵,彪柄史册的巍峨帝王秦始皇的母亲自然是跟着儿子名垂青史。如果这位母亲出自达官显贵之家,那么,她走直线道路获此殊荣倒也名正言顺,可是孕育这个生命,为中国历写下这非凡一笔的母亲却来自当时社会的底层,一个无名无姓的青楼舞姬。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生活淫乱,秦始皇因此而痛恨母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说秦始皇因痛恨母亲而痕恨天下所有的女人,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恐怕还有待查证。大多史学家认为,这样一位冷静的皇帝不会因为母亲的风流而耽误立后这样的大事。
因此,有人认为秦始皇皇后人选一直被两位太后的势力所左右,迟迟没有定论。可事实上,夏太后在秦始皇20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按秦国惯例,秦王22岁行成人礼,并定下王后人选。按照时间来讲,夏太后即使生前对王后人选有所影响,可到了秦始皇真正能娶王后的年纪,夏太后已经无法左右现状了。这样一来,宫中最有权势的就剩华阳太后了,她要为秦始皇定位王后并不是难事。因此,这种说法也难以站住脚。如此多的说法,大多只是猜想,没有一个能真正解释为何史书上对秦始皇的皇后及后宫只字不提。
不过,史书虽然对秦始皇后宫之事笔墨吝啬,却不代表无迹可循。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小段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意思是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颁布了一条政令:“始皇后宫没有子女的人,不适合放出宫去。”于是没有子女的后宫全都殉葬,死者很多。由此可推断:一是秦始皇后宫数量很多;二是秦始皇后宫陪葬者都是没有子女的;三是有子女的后宫女子都还继续活着。关于秦始皇后宫的数量,后世文人都说有万人以上。实际上,秦朝制度对后宫嫔妃的数量有严苛的限制。一般来说,秦皇有皇后一人为正室;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各种侧室,共十几人。也就是说,加上皇后,秦始皇后宫的人数也就十多人。但是,没有名分的后宫女子,可能就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