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成功没有成为第二个朱元璋?盘点出以下几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华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总会有几十年甚至百多年的乱世,明末清初就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自后金努尔哈赤反明至南明政权灭亡,前后有100+年,在这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中,出了很多枭雄人物,像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李定国等,本文的主角就是其中之一的”国姓爷“郑成功。
郑成功,又名朱成功,本名郑森,父亲是著名的海匪郑芝龙,母亲是个日本美女田川松,他还有个弟弟叫田川七左卫门,因为日本的阻挠,被留在了日本,现在已传至十二世孙。1624年出生在日本,现在日本还有他出生的纪念地。六岁以后,随父亲郑芝龙回到中国,十五岁考中秀才,二十一岁师从名儒钱谦益(连妓女柳如是都不如的明末重臣),1645年,南明隆武皇帝很喜欢他,想让她做驸马,但他没有女儿,所以赐姓朱,改名成功,郑芝龙父子从此从属隆武政权。隆武帝绝食而死以后,郑成功继续抗清,后转战台湾,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62年五月病逝于台湾。
郑成功一生抗清,被百姓恭称为“国姓爷”,深受百姓的爱戴,雨丝读完他的传记,就一直在想,为什么郑成功没有成为第二个朱元璋,其实他完全有资本替代清朝统一中华。感觉他有以下几个欠缺,不知道对不对。
第一条:没有选择好的根据地。郑成功的军队大部分在厦门、金门附近,他也很重视厦金两地的建设,1658年,郑成功第一次北伐失利。1659年第二次北伐时,郑成功的部队打得其实还可以,有谋士建议他,谋定南京,但郑成功拒绝了,后来第二次北伐也失利。
郑成功选择厦金两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可能跟郑芝龙善于海战,长期生活在海上有关,所以郑成功本人对于大海也有情结,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海战从来不是重点,而厦金两地,前无险地可守,后无空间可扩,完全不适合作为恢复明朝的基地。其实他如果好好谋划,能够占领南京,凭着明朝对南京的经营,不是没有机会北伐成功的,毕竟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就是这样成功的。
第二条:不应该退守台湾。郑成功退守台湾的原因是因为多次北伐的失利,退居厦门,而厦门地小,不能为郑军提供足够的资源驻扎,另一方面,郑军还要面对南下的清军,如果再继续守在此地,极有可能被清朝一锅端。所以,郑成功于1661年4月开始攻台,并取得成功,赶跑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对于郑成功转战台湾,雨丝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郑成功一旦退守台湾,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再有机会统一中国,等待他的就只能蜗居小岛,经过几十年,然后被中央政权统一。台湾对大陆虽然有着海洋的天险,防守的成本很低,但是从来没有那个政权只靠防守就能够成功的,中国封建史上有多少朝代想凭着长江天险,梦想着敌人打不过来,最终都被消灭。
台湾海峡虽然相对于长江来说,防守成本还要低,但是台湾相对于长江南边来说,发展的空间少得太多,资源和人口都不在一个数量级,面对大陆广阔的纵深,郑军凭什么来抵抗清朝呢?所以雨丝认为,如果就光复明朝来说,郑成功退守台湾应该是个错误,但如果是为了保存明朝最后的一股势力,退守台湾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延缓灭亡几十年。
郑成功是个英雄,特别是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对于明朝的忠诚也是毫无疑问的,在父兄相继降清以后,他还是继续抗清,以图恢复明朝,最后几乎成为明朝孤军,还能退居台湾,继续维护着明朝的正统。但雨丝个人认为,他的个人能力和见识相对都较窄,远达不到朱元璋的高度,所以他也没法子成为明朝的鼎足之臣或者说新王朝的开国之君,雨丝是觉得可惜了,因为历史其实是给了他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