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时候给刻薄地主刘德放牛,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是怎么对待这个地主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地主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衣锦还乡之后,说给家乡刻薄地主刘德的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意思是,你当初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不再追究。但是在我贫困之时,你可曾想过我一个放牛娃,有一天会成为当朝的天子呢?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普遍激化的年代,当时,官府的徭役征敛十分严重,而且蒙、汉贵族、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追加地租,奴役佃户及其子女,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哀鸿遍野。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在朱元璋年满十岁那一年,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父亲举家迁往钟离县西乡,依然靠租地耕种,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西乡的土壤较差,又加上当地的灌溉条件也不行,一年忙到头,缴了租子就所剩无几,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父亲没办法,第二年只好带着全家再次搬迁。
这一次他们又搬到了太平乡的孤庄村,为一个叫刘德的地主做佃户。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都要仰赖主人。
刘德是那种与我们想象并无多大出入,为富不仁的地主,对佃户尤其苛刻。如果碰到大灾之年,即使皇恩浩荡专门发下减免租税的诏书,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地主刘德以减税不减租为由,逼着佃户缴全租。佃户们交不出,他就放高利贷。通常是借别人一百,先扣除利息,实际上别人只能拿到八十,等到好年景,他会连本加利和租谷一起催缴。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等于是为地主家忙活。不种地连活下去都难,种地反倒欠下不少债,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元至正四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彻底摧毁了朱元璋相对宁静的贫寒岁月,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境遇。在那一年的春季,数月无雨,江淮大地千里赤旱;席卷而来的瘟疫、旱灾威力空前,朱家这样的赤贫家庭顷刻间陷入灭顶之灾。
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死于这场天灾人祸之中,他在《御制皇陵碑》中,痛苦地回忆了这段人生经历:“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从四月初六到四月二十二,短短的十几天内,父母、大哥朱重四相继死亡,随后不久三哥朱重七也离开人世。对于风雨飘摇的家族来说,亲人的相继离世,无异于天塌地陷。
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在一番痛彻心扉的悲痛过后,朱元璋和二哥重六经过一番合计,前去哀求地主刘德,希望他能看在数年主客一场的份儿上,施舍一块坟地给父母葬身。
由于朱家是生活在自己的宗族之外,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最讲究的是宗族观念,乡村社会基本上是依靠宗族力量在维系繁衍。对于像朱元璋这样从父辈就迁徙过来的外乡人来说,根本享受不到宗族力量的庇护。
尽管朱家给他种了多年的地,从未欠过一粒租子,但刘德还是“呼叱昂昂”(《明太祖集》卷一四,《皇陵碑》),不仅不给坟地,还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幸好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同朱家是邻居,往日同朱五四关系比较密切,给了一小块地。朱元璋和二哥这才把父母的尸首草草埋葬。后来,他在《皇陵碑》里曾不无伤感地回忆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淹三尺,奠何肴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每每想起此景都叹息不已。他在衣锦还乡之时,仔细休整了父母已经长满杂草的墓地,同时免去了家乡的赋税。当他得知刘继祖和刘德还在世后,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世袭罔替,顺便赐给刘德田地30顷,免徭役10年。据说刘德听诏之后,惊吓之余大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