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之乱:燕国局势混乱,赵国想吞并中山
自苏秦离开燕国就任齐国客卿,燕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燕易王哙(公元前333-前314年在位)感到内忧不存外患已解,便只顾荒于酒色,贪图安逸,待到年事已高,就更不肯临朝听政。
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苏代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子之。于是燕王哙特别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而听凭他的指使。鹿毛寿对燕王哙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人们称道唐尧贤圣,就是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既有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将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由此更是尊贵。
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以夏启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燕国国相子之位高权重,专断政事。
燕易王哙本就崇信儒家禅让学说。,再加上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于是燕易王哙在公元前316年遂大集群臣,废掉姬平的太子地位,而禅王位于子之。子之窃喜却佯为谦逊,至于再三,然后敢受。乃郊天祭地,服衮冕,执圭,南面称王,略无惭色。哙反北面列于臣位,出就别宫居住。苏代、鹿毛寿俱拜上卿。易王哙还把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以便让子之重新任命各级官员,从而真正行使国王的权力。燕王哙实行禅让,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子之执掌朝政三年,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恐惧。燕国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准备攻打子之。齐国诸将对齐宣王说:“趁机奔袭燕国,必能攻破它。”齐宣王于是派人对太子平说:“寡人听说太子坚持正义,将要废私而立公,整饬君臣之义,明确父子之位。寡人的国家弱小,不足以供驱使。即使如此,却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太子平于是邀集党徒聚合群众,将军市被包围王宫,攻打子之,但未能取胜。而将军市被和百姓却反过来攻打太子平,太子平杀死将军市被,将其陈尸示众,由此造成数月灾难,死者达数万人,众人恐惧,百姓离心。子之则以平叛为由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无终山,庶弟公子姬职则流亡韩国。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百姓离志”。
齐宣王(公元前350-前301年)听说燕国大乱,孟子对齐宣王说:“现在攻打燕国,这是文王、武王伐纣的时机,不可失去。”齐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军,攻打燕国。便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燕国臣民由于痛恨子之篡位,对齐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所以,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燕易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获后押解到齐国处以醢(hǎi,剁成肉酱)刑。在齐军“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同时,中山国也乘机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燕几乎亡国。
齐宣王田辟彊向孟轲征求意见说:“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王国,有人劝我吞并。不过我告诉你,以一个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攻击另一个也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完全征服,纯靠人力是不可能的,一定出于上帝的旨意。违背上帝的旨意,就会受到惩罚,你以为如何?”孟轲回答说:“吞并它而燕国人民快乐,就吞并它。”“以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征服另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人民夹道欢迎,并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拯救他们跳出水深火热。假定水更深而火更热,情形就会倒转过来,人民会向别人夹道欢呼。”齐宣王遂命大将匡章迎立太子平,但齐兵视燕为敌国,仍然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燕国臣民虽然痛恨子之,但见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无不怨及姬平同仇齐寇。
燕国局势混乱,但赵国想吞并中山,不愿燕国就此破灭,于是赵武灵王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而这一举动遭到了燕国太子姬平的反对。姬平随即对姬职发起进攻。在战争中初期,公子职不利。易王后力挺自己的儿子姬职为王,她向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赢驷求援,请求发兵武力支援。赢驷为了支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子,便联合魏国的军队一起向燕国进攻。经过激烈战斗,联军终于将姬平的军队击溃,姬平被杀。赢驷成功将姬职护送到燕国境内,在有易城就任燕王,这就是燕昭王也称燕昭襄王。这一点,在1977年洛川严庄村战国墓出土的“郾王职作武业著(鐯)剑”(专家们确认是以燕昭王的名义监制成,赠给亲信佩带的宝剑;由燕国传入秦国并随葬入墓。此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子出土的“郾王职作御司马”戈等青铜铭文兵器中,已得到证实。燕国复国,秦燕结盟。后来有易城被称为燕下都。
昭王姬职继位以后,敦隗传檄燕都,告以恢复之义,各邑已降齐者,一时皆叛齐为燕。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师回齐。
南京博物院的展馆之宝——重金络青铜壶,即装金子的容器。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虽然金兽等被认定为西汉时期的,但此青铜壶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产物。最为显著的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迹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应为使用者的记铭。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廿九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并掠获燕国王室重器。此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