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水稻的?古代人主食都吃什么?
对上古时期的东亚地区而言,最重要的作物有三种:黍、粟、稻。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距今9000年到7000年左右,位于黄河中游两岸的河南以及河北人开始种植,随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又扩散到山东、甘肃等地。
粟,就是小米。在内蒙古赤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村落遗址,有研究人员发现了1400余粒炭化小米。在中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测年结果一致显示,它们距今已有7600余年。内蒙古敖汉旗作为世界小米起源地已被世界认可。粟由狗尾草驯化而来,它和黍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1亩地才产50公斤左右。
同一时期的南方就比较幸福了,因为那里可以种植水稻。考古人员曾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20吨人工栽培的谷物,这些粮食主要由籼米和粳稻组成,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证明江浙一带早在那时就开始吃米饭了。而水稻最早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湖南,之后西传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水稻虽然历史悠久,不过到了魏晋时期仍旧是产量不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一碗白米饭的。但吃上一碗米饭也不能说明你是贵族,贵族首先会精选颜值、身材俱佳的米,后用温水浸泡、搓洗,冷水淘洗、再搓,直到米发白,再加上剁碎的蔬菜,一份高级主食就诞生了。后来到了南朝后期,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普通人才能吃得上。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爱吃面,小麦亦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和水稻不同,麦子是个「外来户」。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有学者表示,小麦是在夏朝以前通过还「未曾规划」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告麦」、「食麦」记载,《诗经·周颂》中「贻我来牟」的「来」便是麦子之意。
此后,麦子逐渐规模化种植,《左传》还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景公生病时做了个恶梦,醒来后便召见巫师,巫师预言他吃不到新麦了。到了第二年麦收时节,晋景公令人献上新麦,并指责巫师妖言惑众,将其处死。然而晋景公准备吃饭前感到腹胀,便去如厕,却不幸掉进粪坑中身亡。
在小麦刚出现的时候,由于加工手段有限,人们吃不上馒头、面条。据考证,我国面条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为「饼」,因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汤饼呈片状,后来逐渐演变成条状。面条在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
菽,豆也,也是古代重要粮食的作物之一。战国时代,大豆开始取代黍,成为粮食的代名词之一。到了隋唐,仍有百姓以大豆作为主食,这也是家境贫寒的一种标志。百姓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控制用量,否则会因为过量食用引起腹痛和消化不良,甚至是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