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首辅大臣温体仁能够担任首辅八年全靠玩弄权术?

  温体仁生于公元1573年,字长卿,号园峤,是浙江湖州南浔人。温体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进士,在朝是从低级官员一步步累积升迁。直到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体仁终于寻得机会,通过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坐上了最高位置首辅大臣。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遴选首辅大臣一位时,名声尚浅到的温体仁自觉自己不能通过推选上位,所以他开始了靠弹劾他人增加自己在崇祯帝眼中的存在感。被温体仁抓住的第一个就是钱谦益,说他不仅收受贿赂,还结党,翻出当年早已定案的会试一案。这成功让生性多疑的崇祯帝相信了温体仁的话,钱谦益和几个仗义辩护的多位大臣都被罢免或者下狱。

  到了第二年,本身生活作风就不检点的温体仁被人弹劾。温体仁就借机说是自己当年舍身弹劾了钱谦益的缘故,令朝中旧党痛恨自己,故而受人诽谤,崇祯帝还真信了。因为温体仁在钱谦益案子上做的过了,导致很多大臣为之抱不平,纷纷在朝中职责温体仁的过错。温体仁眼看不妙,就污蔑众人都是朋党,崇祯帝又信了。最后得到皇帝宠信的温体仁顺利坐上了首辅大臣一位,而明末的朝廷又多了个误国误民的奸臣。

  上任首辅大臣后,并没有实干能力的温体仁醉心于结党营私,对于异己是不加留情地排除。崇祯年间,内阁的人事变动前前后后多达五十余人,而温体仁则安然无恙地坐了八年的位,可见温体仁在朝堂上的控制之深。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崇祯十年温体仁被罢免官职,令他回乡,第二年病逝家中。

  温体仁玩弄权术

  从崇祯元年(1628年)到崇祯十年(1638)的这十年间,有多位原来的朝廷大臣被温体仁排挤,内阁官员的人事调动更是多达五十多人,但是温体仁还是稳稳坐住了自己的位置。温体仁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地步,不在于他有多少出众的能力,而是他懂得玩弄权术,左右逢迎,欺下媚上。

  在刚刚进入崇祯皇帝的视野之际,温体仁的地位还不是很高,在朝中的声望也不大。加上之前他恶意地攻击过钱谦益、袁崇焕还有钱龙锡等人,所以在朝中温体仁是近乎于被孤立的存在,但是他就利用了这点。温体仁早摸清了崇祯帝的多疑、守财和虚伪的性格。于是他告诉崇祯帝,说自己因为谏言报效君王而被群臣嫉妒,从而成了孤臣。崇祯帝一看,还真是这样,于是对温体仁的信任又加深了。

  在上任内阁首辅之后,温体仁表面上做着“孤臣”的形象,暗地里却是培养自己的党羽,对于不依附自己的人或者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大有人在),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排挤打击。原本刘宗周要被崇祯帝启用,但是温体仁看到他的上任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收买了刘宗周的老乡,让其向崇祯帝告发说自己的老乡刘宗周才干不足。崇祯帝一看是刘宗周老乡说的,那应该不假,就罢免了他。被赶出京城的刘宗周越想越气,上书怒斥温体仁欺下媚上等诸多卑劣行为,还指出了崇祯帝的不会用人。这让爱要面子的皇帝怒不可遏,直接剥削了刘宗周的官职。

  温体仁就是在这样权术的玩弄之下,一步步走上首辅的位置,然后一个个逼走处于不同立场的群臣。温体仁担任首辅八年,没有丝毫建树,有的倒是在国之危难之际无耻求荣的恶名。

  温体仁周延儒

  对于温体仁和周廷儒这二人,《明史》中把这两人归纳到了奸臣传中,认为就是崇祯帝重用他们两个奸臣,才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并且一致认为温体仁的奸远胜于周廷儒。

  两个人都只是朝中大臣,都还没有资历入阁,在朝中推阁臣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被推荐,于是乎,两个人心中极为不满,就准备相互勾结。先是由温体仁发难,之后周廷儒从中推波助澜,把魏忠贤一案重新翻出来,借题发挥,就是为了推倒钱益谦等人,为了让崇祯帝感觉到参与此次推选,朝中大臣们有都结党营私之嫌疑,想要否定所有的推选名单,并且罢免了钱益谦。

  就是通过这次事件,周廷儒再一次的取得了崇祯帝的好感,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破格升为礼部尚书,参与国家决策。野心勃勃的周廷儒并不满足这些,再次勾结温体仁等人,设计杀害了大将袁崇焕,他的真实目的就想要把在他之上的几人都给除掉,最终的目的就是当上内阁首辅。

  可怜的周廷儒当上首辅没多久,就遭到了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温体仁背后倒戈,温体仁不顾昔日的友情。他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采取措施,想要取而代之。于是,他抓住了周廷儒的三件事情,开始背叛周廷儒,暗中唆使百官对其的弹劾。崇祯帝看了这些奏折大怒,将要怪罪到周廷儒身上,而可怜的周廷儒还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温体仁身上,但是他不知道温体仁是何为人,将其拖下首辅之位,罢官还乡。

  温体仁在位之时,导致朝政很乱,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温体仁一死,朝局大乱。周廷儒才出山,继续官复原职。

  我们可以从两人担任首辅的时间判断,在明末时期,温体仁连着当了8年的首幅,而周廷儒只是当了2年就已经抵挡不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温体仁的奸诈是远超于周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