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日本鬼子”的由来,日本出一对联想侮辱清朝,清朝使臣巧妙回怼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当时,朝廷和民间都出现了大批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杰出的代表。当时,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但是,到了甲午战争后,直至到近代,人们却统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时开始,“倭寇”变成了“鬼子”呢?其实,这一称呼的改变,是源于一副对联。

  清朝的时候,中国的一位外交使者到日本进行国事相议,此时的日本野心勃勃,在会议结束后,就像现在一样,往往都会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公布一下双方国事相议后的结果。在这场记者招待会上,不但趁机向中国和世界炫耀武力,还想要在文化上压中国一头。

  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其实这个上联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国示威呢,意思是,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的是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而当全场人都为大清捏一把汗的时候。

  这位清朝大臣不禁感叹:日本人竟将我汉字文化学得如此透彻!但他也不甘示弱,礼貌地请日方准备砚台磨好墨,铺好白绢,在这同时好好地琢磨了一番,待一切就绪,大笔一挥写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当时日本大臣的脸都白了,而这副对联产生后,一些媒体报道,日本“鬼子”的称呼开始出现,一直叫到现在。当时中国百姓对日本没有了解多少,还不知道“日本鬼子”比“洋鬼子”可恨多了。侵华战争以后,日本这两字就成为中华人民最痛恨的一个名词。所以,称之为“日本鬼子”的这个称呼得到了爆发性的流传。

  其实这是一个老对子,在明朝时期就产生了,据史料《宦游纪闻》,当时安南国使臣朝贡,出了一个上联“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当时的负责接待的官员的几岁的儿子程敏政立刻对出“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当时的安南使者听完也是惊讶不已,只是日本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