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之上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悲剧英雄项羽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项羽身上最是恰当不过,因为历史上项羽一向是以悲情英雄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这取决于项羽的悲剧性格。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一——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项羽自幼出身在一个武将世家,力大无比,周边无人可及,于是项羽便洋洋得意起来,他的叔叔项燕劝他多读书,他却说要学什么万人敌的学问,结果自然是不学无术。项羽相比于刘邦来说,出身自然高贵的多,但是最后却沦为武夫,实在令人可惜。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二——独断专行,不善纳谏。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一战成名,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西楚霸王。但是这位天下霸主的周围却没有几个像样的谋士,只有一个亚父范增,即便如此项羽也不过是表面上尊重范增,实际上嫌他谨慎过度,胸无大略,但这恰恰说的是项羽自己。在著名的鸿门宴中,范增几次对项羽使眼色要杀掉刘邦这个最大的敌人,但是项羽都无视,气的范增大骂项羽。在平时的作战中,项羽往往独断专横,从来不开军事会议,往往只按他个人的意志办事,连将士们的忠言也听不进去。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三——重视面子,缺乏远见。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原因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也太在乎面子了,其实那时候,项羽的威望还在,如果渡江再重新召集部队,东山再起,未必不能成功,但是项羽却目光狭隘,最终成为悲剧英雄。

  历史之上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项羽

  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怀大志,武艺惊人,一身神力尤为天人。项羽建立了西楚霸王基业,却最终自刎而死,失去天下,成为败者。成王败寇,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项羽呢?

  在项羽小的时候,读书和剑术都不屑于去学,说读书识字,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就够了,学习剑术,只能保证自己单挑无敌而已,项羽只想学习万人敌的本事,虽然年少,但是胸怀大志,让世人想往不已。

  一次在秦始皇巡游过程中,年少的项羽指着秦始皇远去的背景叹道:我以后一定要替代他!可见当时项羽的豪气。并且,有好几个成语都和项羽有关,这些都只是很多人喜欢项羽的一些原因。更多的是,人们被项羽的义气所折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羽的灭亡归于一个义字,正因为“义”,让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机会,放过刘邦,最终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还有传言,当时刘邦在一次败兵之后,曾三次抛弃亲生子女,独自逃命,而项羽,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身边追随他的任何一个将士。

  除此之外,项羽的情也让人们感动,在最后艰难的时刻,面对虞姬的不离不弃,项羽心里备受感动,从而做了一首诗送给虞姬,这一悲情的情景,被后世的人创作出一场霸王别姬的戏,流传至今,这也使得项羽至今被人们所喜欢的一大主要原因。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项羽,是因为人们喜欢他的有情有义,勇猛无双,项羽的事迹,至今,影响了许多人。

  如何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之中的表现

  鸿门宴作为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层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以刘邦团队的完胜而告终。鸿门宴评价项羽为何?说骄横愚蠢可能过了些,但若说通过亚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争的国骂,暴露出项羽“妇人之仁”的性格特点,恐怕无人会反对。

  作为项羽的长辈及军队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见刺杀刘邦的天赐良机在项羽的熟视无睹中白白溜走,其当时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来形容。

  项羽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装聋作哑放过刘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于采用暗箭伤人的卑鄙手段来除掉政敌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自大,对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一个正确的研判。

  众所周知,楚汉双方对峙之初,区区十万汉军在数量和战斗力方面都远逊于雄兵百万的楚军,更何况项羽刚在咸阳战役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基本歼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缺乏实战经验的汉军当然更加望尘莫及。这种种优势,都是项羽小看刘邦的内在原因,因而项羽也有其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然而论政治手腕,莽夫项羽比起城府极深的刘邦来,自然不是一个等级的。

  早在赴宴之前,刘邦早已运用政治斡旋的办法“策反”了项羽的叔叔项伯,不但令项伯私下对其透露绝密军事情报,更在鸿门宴最凶险的舞剑助兴桥段中挺身保护刘邦,对这等危险的信号,项羽非但没引起重视,甚至连对叔叔只言片语的责备都没有,这般公私不分,底下众将看在眼里,如何不心寒?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鸿门宴评价项羽用人唯亲也并无不妥。